春风唤醒了小区里的二乔玉兰,花瓣乳白,刷着粗笔的紫晕,朵朵立于枝头,俏丽极了。
再看地上,掉了好些毛绒、褐黄的小物件,这正是我要找的芽鳞,做“毛猴儿”的材料之一。
毛猴儿,老北京的一种手工艺小品,传说是道光年间,一药房里的伙计用辛夷(紫玉兰)的干燥花蕾,黏合蝉蜕的头、足做成。
至今,药店仍出售辛夷、蝉蜕,材料现成可买;或者,也可自己慢慢集齐——春捡玉兰属植物掉落的芽鳞,用少量棉絮填充成花蕾的造型;夏天,到蝉声嘹亮的树下扒拉几只知了壳,洗去泥沙后晾干待用。
制作中,最关键的是取头和三对足。知了壳又脆又薄,需一手轻按壳体固定,一手用小刀轻轻切割,两厢配合使力,取下部件。
黏合时,想好小猴的动作、姿态,多做几只,便可排演一场小戏了。像我做的这件,右猴站立,手举橡果子,左猴跪拜,做祈祷之状,表达崇敬自然种实之意。
初春的玉兰+炎夏的知了壳,毛猴儿不仅天然有趣、老幼都能把玩,还将本不相见的两物拼凑于一身,实有种打破寻常、别具童心的智慧呢。
(@yvonne的小森林)
话题#巧手DIY#:日常可能性,审美新情趣,巧手一双,DIY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