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乍暖还寒。古有俗语“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春捂”其实是从古时候传承下来的一种养生之道。
“春捂”指的是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阮志忠表示:不要过早脱掉棉衣,换上春装,一旦气温突变,稍不注意,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就会乘虚而入。
凡事皆有度,“春捂”也是如此,过犹不及,自受其害。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适度的春季养生,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春捂绝不是乱捂。”阮志忠强调,春季人体内阳气向上外发,若捂过了头,体内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引发春火,患上风热感冒、鼻出血等。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2周。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小孩、体质偏寒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而体热者可以少捂几天。
“春捂”并不适合所有城市。部分南方城市即使感觉寒冷时,平均气温依然处于10℃以上,因此,这些地方市民做到基础保暖就可,不需要刻意捂着。(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