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29岁网红“泡泡龙”突然离世引发深思

暴饮暴食伤的不只是胃!

  近日,一则消息在网络刷屏,坐拥千万粉丝的美食博主“泡泡龙”在参加公益视频拍摄时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不幸离世,年仅29岁。“泡泡龙”日常发布的短视频以探店、吃播为主,他的体重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不少网友表示,长期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加上不间断的拍视频,就是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

  网红吃播的离世令人惋惜,由此也引发人们对过度饮食的关注。在营养专家看来,不少所谓的“大胃王”“吃播”在短视频中食量惊人、暴饮暴食,这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难以想象。

  案例

  暴饮暴食让大脑发生改变

  暴饮暴食不只是一种饮食状态,而是会造成饮食风险。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曹宏介绍,暴饮暴食是指没有任何节制、没有任何规律的大吃大喝,进而造成身体或者心理损害。2019年《柳叶刀》发布的2017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2017年,饮食风险共造成约1100万成人死亡。心血管疾病是饮食相关死亡(1000万)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癌症(913090人死亡)和2型糖尿病(338714人死亡);在中国,饮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率最高。

  “除了我们熟悉的增加体重、加重疾病负担之外,长期的超量进食还会扰乱人体正常的进食机制,给大脑带来负面影响。”曹宏说,人体实际参与调节食欲的激素超过20种,其中生长素和瘦素是刺激和抑制食欲的两种激素。“当我们感到饥饿时,生长素水平会增加;进食后,瘦素水平又会告诉身体,我们已经饱了。”而暴饮暴食会破坏这种平衡,让大脑“奖赏机制”盖过食欲调节,因为咸的、高脂肪的和含糖的食物会释放让人感觉良好的荷尔蒙,比如多巴胺,会激活大脑的快乐中心。这导致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快乐与某些高脂肪和高卡路里的食物联系在一起,并最终超越了饥饿调节,鼓励人们出于快乐而不是饥饿进食,因此引发了一个永久的暴饮暴食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会发生一些可见的变化。科研人员通过小鼠试验发现,在接受高脂肪饮食后,肥胖会导致小鼠的外侧下丘脑内各种细胞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参与抑制暴饮暴食的某些脑细胞变得不那么活跃了。换句话说,高脂肪饮食会改变大脑,让人们更难停止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有时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这类暴饮暴食者将饮食作为发泄点,持续一段时间后,变得更加无法自控。因此,会有部分人前往神经内科或者临床心理科就诊,请医生进行干预。

  提醒

  不要用食物来使自己平静

  专家介绍,在临床中可以发现,暴饮暴食对身体危害巨大,引发疲劳、神经衰弱、肥胖、胃病、肠道疾病、肾病、急性胰腺炎、骨质疏松、癌症及老年痴呆等一系列问题。“比如肥胖就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及并发症;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上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可见,暴饮暴食会对身体带来当下和长期的危害,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坚决不能有。

  时下,不少年轻人压力大了就喝杯奶茶、吃一顿火锅,甚至用越来越多的进食来缓解不良情绪,其实,在医生看来,这都要引起注意。“不要用食物来使自己平静。”曹宏说,会暴饮暴食的人要了解自己暴饮暴食的动机,将自己一周计划外的饮食都记录下来,看看自己在办公室、电视机前、看杂志时都吃了些什么。然后根据记录来重新整理思路,减少消极情绪,吃东西的冲动也会随之变小。当然,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并不代表刻意节食,而是可以做到认真计划饮食、计算热量,吃东西时尽量有一些间隔时间。日常饮食多用蒸、煮、炖、烧、熘等方法;注意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给零食分等级,选择优质的零食包括水果、酸奶和坚果等;避免毫无节制的大吃大喝;注意休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