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体验自然美好 享受创意之趣

这个清华才女喜欢捡树叶

  随风摇曳的树叶,蕴藏着大自然的魅力。有一位无锡90后清华才女喜欢捡拾好看的树叶作画、制作成装饰品,她叫徐馨叶,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系。在制作树叶画的过程中体验自然的美好,尊重每一片叶子,是她的创作理念。

  大学里养成捡树叶的爱好

  徐馨叶从小学习绘画,说起来她与江南晚报还有一段缘分。2008年夏天,经历完高考的徐馨叶收到了无锡第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晚报记者采写了报道。这封通知书,开启了她和清华的缘分,也开启了她和树叶之间的故事。

  或许是名字中有个“叶”字,徐馨叶对树叶有一份特别的感情。捡落叶的这个爱好从大学时候开始,成了她这么多年以来的一种乐趣,伴随着她的工作和生活。徐馨叶说,清华大学二校门那里有一条被称为最有书卷气质的银杏大道,每到秋天树叶便泛出金黄的色泽,大树下有看书和步行的学生,形成一幅非常美丽动人的画面。去图书馆的时候,徐馨叶路过这条银杏大道,就会随手捡一两片叶子,回去压平整之后当作书签。由于学习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种子一直在她心中。后来,大部分的叶子书签散落在图书馆的某本书中,留存下来的部分书签上,成了大学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

  无锡一年四季都赏心悦目

  大学毕业后,徐馨叶去了一家公司为绿色环保生态产品做品牌设计,待过北京也待过深圳。几年后,她辞掉了这份专业比较对口、收入也相对稳定的工作,跑去做纪录片。徐馨叶说,自己在大学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担任学校网络电视台副台长,参与一些微视频和小纪录片制作,从中激发了兴趣。“世界很大,想要出去看看”的想法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徐馨叶辞职后加入影视团队,开始制作人文类的纪录片。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她去了西藏、云南等不少原生态的地方,对自然有了更多的敬畏和热爱。期间,她在西藏待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工作之余学习当地的绘画技术,树叶画的画风随之产生了变化。“出门在外,掉落的树叶是随手可得的画纸,可以点滴记录一些内容,比如,壁画上与植物相关的图案,或者唐卡上看到的花纹。”徐馨叶间隙制作的树叶书签,不再是记录文字,而是在叶片上用毛笔画画。褐黄的树叶,沧桑的脉络,上面绘出纤纤玉手,画面恬静而神秘。

  去过高原去过山村,当徐馨叶回到无锡,回到小时候住过的曹张里,两排梧桐树不仅是她儿时的记忆,更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的写照。家乡的美景深深打动着她的心:“无锡的生态环境很好,植物种类丰富,每个时节都能见到不同姿态的花木,一年四季赏心悦目!”

  用自己的方式与自然对话

  徐馨叶回无锡后进入一家影视公司做综艺节目和纪录片后期制作,闲暇时捡树叶的机会更多了。随着环境与生活的变化,她的树叶画从单色变成了彩色,制作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其中一幅名为《困坐南窗》的树叶画框,几片大小不一的银杏叶点缀,下方寥寥几笔画了一个人灯旁团坐,画面简洁诗意。一幅《鱼戏莲叶间》中,使用不同颜色的银杏叶表示莲叶,再画上几条小金鱼,动静之间趣味盎然。徐馨叶还用树叶做成耳饰,有的是几片不同颜色的小树叶组合,有的则是给树叶涂上彩色花纹。她常把心爱的作品带到公园里,融入自然环境拍摄图片和小视频。

  如今,徐馨叶从公司辞职开设了个人工作室,更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人文类纪录片后期,也更自由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她接到一家幼儿园的橄榄枝,帮忙设计树叶画课程,希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给小朋友们传递绿色地球的理念。她还打算画一些成系列的树叶画,更希望有朝一日为树叶做一个纪录片……“在我看来,一片小小的叶子可以承载生活的美,方寸之间有着无限的可能,每一片叶子都是自然的馈赠,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徐馨叶说,她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与自然进行对话,即使每场对话都很小,但从自然中获得感悟和力量不失为一种幸福。

  (晚报记者 念楼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