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6日下午,江南大学体育馆内被改造成了新冠肺炎疫苗临时接种点,老师和学生在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有序排队接种新冠疫苗。据悉,江南大学是全市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进高校的首站,该点也是目前为止全市规模最大的临时接种点,同时标志着滨湖区新冠肺炎疫苗临时接种点正式运转。
现场看到,整个室内体育馆被划分成了“登记候种区”“询问筛检区”“接种区”和“留观区”等区域,共设置了20个询问诊台、30个接种台,以及留观区域,总面积约有600平方米。据了解,江南大学此次接种的对象主要是18周岁到59周岁的健康人群,程序共有两针,间隔2至4周,为灭活疫苗。此次江南大学临时接种点共有11000余名学生、教职工报名接种,预计当天接种4000人左右,将在三天时间内完成首针接种任务。“前几天接到这个消息特别开心,充分感受到了政府对我们师生的关爱。体验下来,整个接种流程规范细致、高效便利、周到贴心,一切都很顺利,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刚打完针的张老师一脸轻松地说完走向了留观区。
将江南大学选为滨湖区临时接种点的首站是因为学校人口集中、需求大,便于开展接种工作。据滨湖区疾控中心副主任赵俊华介绍,此前区卫健委特意组织了100多人的队伍参与疫苗接种工作,从与学校沟通、场地设置、疫苗管理,到宣传发动、报名统计、信息采集,从接种人员的培训到现场实施等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确保接种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目前,滨湖区正在部署临时接种点,江南大学是滨湖区首个临时接种点。在4月1日前,全区七个板块将各建一个临时接种点,每个接种点安排10个询问诊台和15个接种台,能够满足每天2000人左右的接种量。此外,还会根据企业和学校等单位的需求安排临时接种工作。截至3月25日,滨湖区已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18000多人,完成3万多剂次。接下来,滨湖区将全面开展并完成20多万人的接种工作。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