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起源( 6 )
韩
韩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位。韩姓最早活动于春秋时的晋国,后经过韩国几次迁都,从而得以迅速繁衍。当代,韩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辽宁等省,南方则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为主。
个人档案
韩永清 年龄:100岁
退休老党员
我想对党说
“跟党走,党让我做啥我就做啥。”
3月27日,吃过早饭,家住无锡玉祁街道平湖路旁一处居民楼里的老人韩永清准时坐在电视机旁收看央视一套的早新闻节目。他的大女儿韩玉英说,老人有收看新闻节目的习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出生于1921年的他是和党同龄的老党员。每当电视节目中出现国家建设的好消息时,老人脸上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并喃喃自语道,“坚持跟党走,日子会越来越好”。
1921年7月1日韩永清出生于玉祁街道五牧村一个清贫人家,作为家中兄弟五人中的老大,10岁左右,韩永清就来到上海谋生,在兵荒马乱时代吃了很多的苦。年龄稍大一些,他在上海大饭店学厨,之后在上海多家饭店工作。
韩玉英说道,1956年,在她十一岁时,父亲响应中央支持东北建设的号召,随康乐大酒楼来到辽宁省抚顺市,任该酒楼经理,并于195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据介绍,韩永清工作上勤恳忙碌,每四年才能回家一次。工作期间,凡是遇到职工家庭困难或是上级组织的爱心捐款活动,他总是第一个带头捐款捐物,先后获得“辽宁省先进工作者”等20多项荣誉。1979年,韩永清退休回到家乡无锡。家人们本以为他可以休息下来颐养天年,而他却主动当起了村里的志愿者。1991年,当地遭遇水灾,看到群众的农田和房屋被淹,70岁高龄的韩永清冲在抗洪一线,连续十多天和年轻人一起装沙袋、巡查堤岸。
“大家都认为韩永清是一个好党员。”采访中,前五牧村党总支书记韩文虎告诉记者,退休多年来,韩永清一直没闲着。村里农忙时,他就义务帮助左邻右舍抢收庄稼,还发挥自己厨师的特长帮助邻居烧饭。另外,他还经常骑自行车上街为乡亲们取包裹邮件,并送发到家。义务扫村道、捞水草,定期清洗公共垃圾桶,维护村庄环境……韩永清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身上的这种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感染了大家,也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敬佩。
韩文虎介绍,老人退休回到家乡后,党组织关系也随之转到五牧村委。不仅每月第一个缴纳党费,还积极缴纳“特殊党费”: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困难,韩永清总会慷慨解囊,交上一笔“特殊党费”。1995年,湖北洪灾,捐款500元;2010年,玉树地震,捐款1000元;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捐款1000元;2016年,盐城龙卷风,捐款1000元;捐资助学玉祁镇小学,1000元……一笔笔“特殊党费”的缴纳凭证,跨越几十载的“红色账本”,见证着韩永清这位老党员一生跟党走的誓言。韩文虎还记得,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一天早上5点多,天还没亮,韩永清敲开了他的门,拿出早已包好的一千元,要交特殊党费。老人说,汶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请组织把他的心意转交给灾区困难家庭。
韩玉英说,自己父亲退休早,至今退休工资每月3000元左右。在她的记忆中,父亲一辈子不追求吃穿物质享受。母亲去世得早,父亲一人不但把他们兄弟姐妹六人抚养成人,还把自己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平时衣服洗得发白也不舍换新的,常年一双布鞋,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但当知道谁遇到困难了,他就第一时间慷慨地拿出钱财捐助,并说,现在的好日子都是在党带领下取得的,要回报党恩。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女孙辈不少已光荣入党。
“跟党走,党让我做啥我就做啥。”韩永清老人有点耳背,但思路清晰,在回答记者“你最想对党说的一句话”这个问题时,老人脱口而出回答道。
(晚报记者 黄振/文、摄)
人物线索征集启动
“‘百’姓心向党 融媒实录访谈”栏目访谈人物线索征集即日开始,如果您或您的长辈、亲友是百年重要历史阶段的亲历者,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如果您心心念念党组织对自己成长成才、安家立业的关心,请一诉心底肺腑之言;如果您珍藏着党组织的书文、函件、纪念物,请不吝共享个中故事……
不限身份,不限职业,不限年龄,全城大动员!虽然每一个姓氏只选一位代表,但我们相信,真人真事,真物真情,有您的参与,这份献给党的百岁生日礼物一定饱蘸浓情!砥砺奋进新征程的合力一定激昂磅礴!
线索征集
联系方式
■拨打江南晚报新闻热线88300000
■给江南晚报官方微博发私信@江南晚报
■关注江南晚报微信公众号留言给小编
■关注江南晚报抖音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