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宜兴法官 在田头调解纠纷

  日前,宜兴市徐舍镇某村村民刘某的自留地里,徐舍法庭法官吴时力和工作人员一起拿着卷尺,在田地里仔细丈量,并插上木桩作为标示。村民刘某和吴某站在他们身边看着,原本“针尖对麦芒”的两个人终于露出了笑容。

  2020年11月,宜兴法院徐舍法庭受理一起返还原物纠纷,村民吴某要求被告刘某归还使用权登记在其名下的农田1.32亩。经审理,法庭发现案涉田地确系登记在原告吴某名下,现由被告刘某种植。但根据调查,十年前因原告吴某迁祖坟需要土地,吴某父亲曾与刘某口头协商置换土地,将案涉土地置换给刘某种植。经过数年辛勤劳作,案涉土地已被刘某打理得井井有条。现吴某要求刘某返还,刘某十分气愤,难以理解其付出辛苦劳作的土地为什么要返还给吴某,且认为如要返还,吴某必须迁坟。双方产生矛盾,情绪对立。

  面对这种情况,承办法官吴时力认为,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而应当从源头做起,彻底解决原被告之间的矛盾纠纷。于是他带上调解员,先后三次来到原被告所在的村,掌握一手情况,争取村委会及相关村民的支持,形成了案件调解的强大合力。在村委的帮助下,吴时力先后与原告及其亲属、被告及其亲属单独见面,了解各自的诉求,从法律、乡情等角度进行解释说理,努力解开他们的心结。

  经过多次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刘某同意返还土地,由吴某截取3分地给刘某种植,刘某对该3分地享有种植相应权利,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等权利则由登记人吴某享有。根据调解协议,吴时力又趁热打铁,与调解员、村干部一同前往田间,为双方丈量尺寸并固定界限,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