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军一早带着5位村民上山,清理林下的杂草灌木,为种植中药材重楼开垦合适的土地。
“从找合适的地方开始就要手把手教村民,林下庇荫、缓坡多水的地方最好……”52岁的肖志军是重楼种植“土专家”,来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老窝镇银坡村,研究种植重楼已10年有余。
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为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而对于峡谷山民来说,发展重楼产业也成了一个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良方”。
怒江州98%以上土地为高山峡谷,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6%。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入不敷出,5毛钱的圆规和2.5元的学费都拿不出来,我小学就只得辍学了。”肖志军说,他辍学后肯吃苦、善动脑,从放牛羊到搞运输,再到拉砂石、做建筑……走出大山在外打拼多年后,生活渐有起色。有了财富积累的肖志军打算回乡创业做“山的文章”。
海拔1800米至3100米,山上到底该种什么?“中药材重楼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生长,野生重楼越来越少,市场缺口大、前景广。”肖志军尝试草果种植失败后,吸取教训向专家咨询,经过市场调研后,终于认准了方向。
肖志军投入上百万元资金,成立泸水银坡春灵种养开发基地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村党总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参与,既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也让大家很快尝到了甜头。
肖志军的努力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老窝镇代镇长和继生说,结对帮扶的广东省珠海市注资200万元扶持重楼产业发展。2016年,基地重楼种类达6种,成活率90%。穷山坡成了“聚宝盆”,肖志军逐渐被当地群众称为“重楼大王”。目前,银坡村上百户村民都种植了重楼,每年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拿到重楼种植分红款4.8万元,持续了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