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纪录片《渡江第一船》正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热播,这部历时3年6个月才完成摄制的纪录片,以宏大的视野和真实的细节讲述了渡江战役期间,沿线人民克服各种困难为解放军战士筹集船只粮草、筑路架桥、冒着炮火运送大军渡江的事迹,受到观众追捧。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者之一,是来自无锡梅村的彭益民。
彭益民此前曾参与多部地方宣传片的制作,有丰富的拍摄经验,还曾协助泰伯庙文保所完成泰伯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彭益民和导演孙玉清听说了长江边上一家老小都当船工的故事,心生敬意,萌生了要拍摄一部纪录片,展示当年人民群众在渡江战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念头。
彭益民、孙玉清与当地史志档案部门等联系筹划,《渡江第一船》的拍摄摆上了议事日程。2017年10月,受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委托,摄制组成立,启程前往安徽省无为县,开始了纪录片的拍摄工作。摄制组西赴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海门,北到石家庄、北京,历时3年6个月,先后走访了近百名支前船工及船工后代,通过采访数十名参加渡江战役的老船工、老战士、亲历者和见证者,搜集整理采访资料20余万字,拍摄采访视频数百小时,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渡江第一船》记录了老英雄、老船工的事迹,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好教材。渡江战役亲历者蒋克祚退休前从事党史研究,退休后也一直在为党史教育做宣传工作。支前民工祁玉良被当地学校聘请为校外辅导员,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学校讲述渡江战役的故事,孩子们在他的讲述中重温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传承和发扬着红色渡江精神。彭益民表示,《渡江第一船》的摄制也给了他很大启发,梅村作为锡东革命根据地,同样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他正在对此作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晚报记者 吴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