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KaDa儿童阅读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儿童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城市儿童的平均阅读时长集体增长46.2%。近日,记者调查采访了锡城多个家庭发现,阅读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的每日必修课。但家长也发现阅读时间长了,孩子未必会真的爱上阅读。
书架充实起来,儿童阅读备受重视
“我们家经常举办阅读分享会,一家人坐在一起比赛,看谁读书更有感情。”尚贤万科小学学生家长沈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的阅读习惯很早就养成了,现在每天都会带一本课外书到学校,在空闲时间与同学交流分享。随着儿童阅读的受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锡城不少家庭中的书柜变得充实而丰富起来。沈女士表示,单位不少重视阅读的家长还成立读书漂流群,每人购置几本书定期交换阅读。
4月22日,江苏省全民阅读办、省统计局发布2020年度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主要结果。对17509个家庭有8岁以下儿童的被访者调查显示,被访者或其家人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占比达到87.6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六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和女儿去图书馆已经成了例行活动,他们每周末都会结伴去一次无锡市图书馆或者滨湖区图书馆看半天书。
不少锡城学校也将阅读纳入日常活动,间接带动了家庭阅读氛围。无锡市峰影小学的亲子共读活动已坚持进行了1年多,老师会为孩子和家长传授阅读技巧;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的“21天阅读行动”让好书在年级中间漂流。
家长要改变向阅读“要分”的观念
家长为何愈发重视阅读?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语文学科的广度和难度不断提升,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阅读向语文“要分”。数据显示,2014年新一轮高考改革开始,语文学科在考试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普遍提升,各省高考语文试卷卷面字数平均增长1900字,去年全国卷已超9000字,字数增长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大幅提高。
在家长的监督下,不少孩子的阅读时间保证了,但他们对阅读兴趣并不大。“我们希望孩子看散文集或是名家作品,多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一名家长坦言,这些书籍若是不“逼”孩子每天看一些,最终会被遗忘在书柜角落,但孩子翻看这些书籍也是应付了事,珍贵的阅读时间也被浪费了。
阅读带来积极影响的前提是孩子有充足的阅读热情,看得进书。因此,不少家长不赞同“功利阅读”。家长张女士表示,她充分尊重孩子的阅读喜好,不会过多设限。“即使看杂书,孩子同样能拓展知识面,现在女儿就时常跟我们科普冷门知识。”张女士说,正是知识储备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收获了认可,因此她的阅读热情更为高涨,每天都会自觉腾出半小时阅读。
孩子阅读过程既需自由也要挑战
去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并发布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下简称指导目录),共遴选出300种图书。不少家长纷纷表示:“给孩子选书终于有了参考。”从《指导目录》中可以看到,《没头脑和不高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书目位列其中,而这些曾是部分家长眼中的“杂书”。
钱桥中心小学教务处主任朱莉表示,家长需要在把握书籍内容大方向的基础上,给予孩子充分的阅读自由。“家长不能仅凭自身判断就给一本书判‘死刑’,或许其中某一个情节会在孩子未来成长中起到作用。”朱莉说。
给予孩子阅读自由同时,家长也要注重书籍内容深度的逐步提升。阅读行动开始后,钱桥中心小学曾下发调查问卷。不少学生反映阅读活动的书单中自己不感兴趣的图书太多,能否多设置一些他们爱看的书籍。对此,钱桥中心小学教务处主任朱莉表示,阅读不能一直停留在舒适圈,咬牙“啃”下一本有深度的书,不仅能增强孩子的阅读能力,还会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增强阅读兴趣。
(杨涵 实习生 吕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