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各大网约车平台陆续研发上线了服务老年人打车的“一键叫车”功能,在字体、叫车流程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不过,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一键叫车”确实字儿更大、界面更清晰了,但并非真的按下“叫车键”就高枕无忧,老年人如果想顺利找到司机坐上车、抵达目的地还需要迈过一些坎儿。
障碍1
定位有偏差 找车不容易
因为经常出门,65岁的李阿姨的手机微信里收藏了一个“一键叫车”小程序。李阿姨告诉记者,这个小程序从微信里调出来到打开页面都挺容易,页面中间超大的“一键叫车”对老年人也很友好,美中不足的就是定位问题。
记者注意到,李阿姨打开的小程序页面上方,“您从哪里出发”下面一栏自动定位了附近一处小学的南门。“如果从家出发,我还知道附近定位的建筑物在哪儿,如果在外面路边用这个功能叫车,我可真不知道去哪儿等车。”李阿姨说,几天前她带孙子去北海公园玩,回来时,用这个小程序叫车,自动定位的是一处公交车站,可她根本不清楚车站在哪里。
定位偏差,普通平台软件也存在。记者近日在北医三院南门遇到77岁的王阿姨,她要去玉渊潭北门附近。老人点开叫车软件,不一会儿便有司机接单。当APP显示司机已到达时,老人却没有找到车。记者提示老人可以尝试拨打电话联系司机,老人却找不到“打电话”按钮,原来这个按钮隐藏在车牌号下的功能栏小字中。在记者帮助下,老人终于和司机联系上,原来是平台定位功能出现了偏差——老人站在北医三院南3门正门口,定位却在40米之外的南2门对面。
障碍2
取消或更改 操作不方便
老年人在线叫车,如果需要取消或更改订单,玩不转手机的老年人可真犯了难。
在北医三院门口,一位70岁老人告诉记者,有一次因等待司机过久想取消订单,可是页面下方“取消叫车”的灰色字体太小,老人又没戴花镜,耽搁了好半天也没找到,最后还是司机来电询问,帮他取消了订单。
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几天前刚拉了一位独自坐车的老人,订单目的地显示为“北京西站”,但司机跟老人核实发现,对方要去的是交道口。原来,老人不太会用打车小程序,更不会使用“更改目的地”功能。
此外,记者还发现,一些乘坐轮椅的老人出行往往需要无障碍车型,然而打车软件上的无障碍车按钮却有点儿隐秘。记者打开某叫车软件,翻找半天才发现,必须点击目的地栏下方最右侧的三个小点,在下拉菜单中的最后一项才能找到“无障碍车”选项。
年过七旬的陈先生说,希望有人能手把手教教自己怎么使用这样的小程序。
观点——
智能设备使用细节进行适老化改造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王若宾博士,近年来一直致力研究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他认为,对于一些中高龄老人来说,大部分人不擅长操作复杂的智能设备,弥合“数字鸿沟”的具体措施更多应着力于信息技术的辅助使用和代理使用,通过社会、社区和家庭的多级联动配合去解决他们面对数字化使用时的困扰。
对于一些低龄老年人以及具有一定智能设备使用经验的中龄老年人来说,相关部门和单位可以针对老年人眼花、耳背等特点,在智能设备使用细节上进行适老化改造,如改大字号、简化操作等,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乐趣。“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红利会进一步提升和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自信心,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大有好处的。”
(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