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有致的村落格局、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古色古香的老街长廊、随处可见的红色文化元素……走进位于浙江义乌城西街道的分水塘村,一幅美好的现代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分水塘村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诞生地,也是翻译者陈望道的出生地、成长地,这里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1920年,陈望道在分水塘村的一间柴屋里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过于入神,误把墨汁当成了红糖来蘸粽子吃。等嘴角满是墨水的陈望道回过神来,他说:这就是真理的味道,比红糖还甜。从此,“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便逐渐流传开来。
几年前,当地对陈望道故居进行了整体修缮,并还原了陈望道在柴屋译书的场景。2018年以来,依托红色资源,义乌在当地打造了一条13公里长的“望道信仰线”,成为义乌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之一。
如今,每天都有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追寻陈望道的足迹。据统计,自从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目前分水塘村已经接待参观团队385批次、散客16000余人次,有6500余人次在诵读厅内开展红色经典诵读。
随着“红色旅游”不断升温,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土菜馆、田园集市等,吸纳近百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实现不出村销售。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也越过越甜。2020年,分水塘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3万元。
村里不断汇聚的人气,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80后”大学生陈根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陈望道故居边租了店面,开了一间“望道粽子铺”,销售本地的粽子、红糖、麻糍等特色食品。他还在村里开了精品民宿,节假日常常一房难求。
当年陈望道从误蘸墨汁的粽子里,尝到的是真理的甜味。百年后的今天,很多前来分水塘村瞻仰陈望道的游客都会买一些“望道粽”和红糖,作为伴手礼。陈根生说,他希望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百年不变的甜味。(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