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锡教风采

江大学生斩获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特等奖

与全球2万支队伍比拼,赛题贴近现实生活

  近日,202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由江南大学理学院学生张源哲以及物联网工程学院学生张宇彦、马睿洁组成的团队斩获含金量最高的国际特等奖,这也是江南大学首次获此殊荣。记者与团队三名成员对话,了解他们从校赛二等奖到国际特等奖的成长历程。

  记者从江南大学理学院了解到,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数学建模领域的国际性权威赛事。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在内的26112支队伍参加。“我和马睿洁曾经在至善学院的模拟论坛中组队,而马睿洁和张宇彦在大创项目中是队友。”张源哲解释说,在校内不同平台的合作成为他们组队的契机,他们熟知彼此的擅长领域和能力。从校赛、国赛到美赛,队伍的合作模式还在不断升级,他们从各自完成既定任务变为主动要任务。

  竞赛持续3天,共6道题目供选手选择。“我们综合考虑题目难度以及团队风格,选择研究真菌在生物圈碳循环中的重要地位。”张源哲说,比赛的三天里,他们几乎全程连麦,确保及时交流彼此的想法。“题目常读常新,每次审题我们都能从中解读出不同的导向。”马睿洁说,论文撰写到大半时,他们意识到分析重点偏离了题目要求。“虽然时间很紧,但我们依然决定理清思路,整理调整论文内容,幸好来得及。”马睿洁笑言。

  竞赛成绩公布后,团队三人将此次竞赛论文与从前的论文进行了对比,他们都感受到自己的数学建模思维在不断成熟。“以前的论文就是简单的建模、解决问题、给出结果,但这次我们更重过程。”张源哲说。科研的深入推进伴随一次次论证,团队成员间的分歧必然增多,而三人保持着良好的交流氛围。“最激烈的争论在碳氮比的论证环节。”张宇彦说,他认为在不同地域的气候和环境影响下,植物碳氮比会变化,这也会影响真菌分解速率。但团队在有限时间内无法找到可靠证据论证,因此最终没有采用。

  “生活中万物可建模。”团队三人都提到,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马睿洁还记得,等待竞赛结果时,有网友利用建模的方法分析美国的生活作息和习惯,以此推断发布成绩的时间,十分有趣。江南大学理学院党支部书记张景祥告诉记者,如今课程思政要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理科同样可以做到。“菌种降解、垃圾处理等数学建模题目中的内容都是当今的现实问题。通过竞赛,学生不仅熟悉了数学建模,更加深了对世界多个领域的理解。”张景祥说,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越来越高,质量和数量的双提升展现学生创新能力。

  (杨涵 实习生 吕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