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新形式、新增长、新玩法、新启示

常来常新:博物馆送出新体验

  昨天,市一中的学生在无锡博物院内观看展出的月壤。(还月亮/摄)

  昨天,市民在无锡博物院参观。 (还月亮/摄)

  今天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行业一直在调整、改变,用“新模式”来适应人们的需求;这些新模式,如今已是它们的“常态化作业”。对于参观者来说,模式转变带来的新体验,更是求之不得。

  新形式

  云上看展、线上学习

  已“常态化”

  过去一年,博物馆业最热门的模式无疑是“云上”看展。大量的博物馆项目转战线上,闭馆不闭展,一件件珍宝文物,通过互联网和VR、AR、3D全景全息等技术生动起来,以高水平的交互设计破解了传统布展的局限,以更清晰的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14日,“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系列活动就是以同步直播的方式呈现;16日,程及美术馆“畅想未来”创意环保袋绘制活动也采用了线上的方式;宜兴市博物馆今天的宜博君子夜云观展、数字化名人馆举行了上线仪式;无锡图书馆的古诗词知识竞赛,同样开启了线上竞赛。

  互联网时代赋予人们新的沟通方式,让博物馆更为数字化,尝试通过技术手段的实现,让艺术更加面向大众,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艺术品,并进行社交性的讨论。无锡博物院的锡博讲坛,无锡市图书馆的东林文化讲坛、吴文化讲座,搬到了线上;无锡市文化馆、名人故居的微信公众号,开启了“线上学”,二胡、非遗、琵琶、泥人……一系列教学视频免费开放。作为无锡全民艺术普及的阵地,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充实云课堂的资源。

  美术馆场地有限,展出的作品也有限,线上展览打破了这些限制,“很多书画爱好者,最初对于线上看展有点不喜欢,后来却爱上了线上看展,用一位市民话来说,不管看多久‘腿不疼腰也不酸’,因为可以选择坐着看或者躺着看。”美术馆副书记顾玮倩说。此外,“无锡文化云”的官网和微信平台,对锡城文化场馆的线上线下资源进行及时汇总,方便大家随时随地开启云端文化之旅。无锡博物院的微信公众号更定期“在线微课”,从茶道、古琴、雕塑……无锡博物院开放部主任陶纯怡表示,还会推出“吴地文明”系列云课堂,可以在手机端、PC端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终端观看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流量传播的优势,实现无锡博物院系列课程在互联网上的全平台推广。

  新增长

  新生代消费者最爱博物馆主题游

  线上火热总能为线下带动不少人气。每年各大旅游平台发布主题游数据上,博物馆主题游数据总是遥遥领先。去年,同程旅行发布了《中国博物馆主题游报告2020》,显示随着博物馆文化的日益普及,涌现出了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网红”博物馆,游客对相关主题游的消费热情持续提升,尤其是对夜游博物馆的热情大幅提高,2019年度全国主要(付费)博物馆夜游的客流量实现了27.6倍的增长。不管是无锡博物院、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还是中国丝业博物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95后、00后等新生代消费者是博物馆主题游的主力军,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暑期和法定假日。

  为期6天的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昨日是最后一天。或许是被“离月亮最近的一次”这句话打动,激发了不少市民的热情,每日观展者络绎不绝。有旅行社导游前往学习,“这是难得学习的机会,为自己导游词储备添粮食。”自由导游刘天表示,展览时间太短,不然完全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线路的关键打卡点。无锡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喜欢博物馆游的主要是亲子家庭游客,不少父母愿意带着孩子赴博物馆寓教于游。

  博物馆也正成为自由行游客的打卡地标。中国丝业博物馆位于南长街古运河边,其负责人直言“这两年,国内各地的博物馆都在尝试新的玩法,让博物馆有温度,让历史活起来,以吸引更多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关注。”

  新玩法

  让博物馆的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

  北京故宫博物院堪称杰出的“文化中枢”。它从一个传统庄重的历史博物馆转型为一个超级网红IP,卖萌故宫、生活故宫、数字故宫……故宫文创更是招人爱。无锡的博物馆也在不断创新创造,纷纷利用馆藏开发文化衍生产品,启用语音导览系统,线上线下发挥着“文化中枢”的作用。第六届无锡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东林状元壶”荣获金奖,它是基于东林文化传承的理念而设计开发的。喝一杯状元茶,续一点状元气,可谓“品杯盏留香,登状元之巅”。“北仓门文创设计生活周”每年都举行,文创周以入驻的文创企业为主体,逐渐孕育出一个个的圈子,从“等人来”发展到了自带流量。

  博物馆新玩法越来越多,吸引力也就越强。记者获悉,在国际博物馆日当晚,无锡博物院与本地多所大中小学组建馆校联盟,实现博物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出“馆校联盟 同‘塑’未来”博物馆奇妙夜特别活动,并将以“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为主题,制作流动展览送入各个学校,进行党史教育宣传,弘扬爱国精神。

  当博物馆成为校园之外的“首选课堂”,让文物说话似乎并不难。江阴市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夜更以全新的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用演艺的方式得知船博物馆的历史,用带货直播的方式知道海丝路上,还准备下午茶。随着向“文化中枢”的不断转化,以提升公众的体验感为目标,博物馆更加百变,博物馆的价值得到了更大体现。无锡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时不时就会有新的展览活动或者线下的互动项目。馆长徐暐表示,这样的博物馆才会有活力,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来。无锡锡剧博物馆的改造提升,绿化升级的基础上加入了小剧场模式,更具期待值,记者获悉,目前无锡锡剧博物馆的改造已经到了收尾阶段。

  新启示

  博物馆更应

  各擅所长、各展其美

  近年来,无锡各类博物馆建设,从硬件设施环境到展览、功能开发都日益提升。数据显示,无锡目前有50多家博物馆,其中名人故居类的数量最多,但许多仍被冷遇。对于大众来说,博物馆展览内容如果长期不变、展品陈旧,就无法引起兴趣。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能推出活动的博物馆大多是成名已久、资金相对充裕、起步较快的大型博物馆,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博物馆还需加把劲。昨天下午,记者在无锡碑刻陈列馆发现,不少熟悉此处的市民已提前来报到。博物馆爱好者李老表示,自己年轻时就是一个文物爱好者,退休3年了,就喜欢走走看看。无锡的博物馆、名人故居还挺多的,80%自己都去过。李老最大的感受是,“缺好的主题和创意”。与知名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尤其是各种专业博物馆,由于受限于种种因素,并不能玩转起来。相关专家的看法是,博物馆的未来没有一定之规,尽可以各取所长、各展其美。从细节和特色入手,从小处提升观众的互动和体验,同时也可以通过节点假日增加用户黏性。

  明天是中国旅游日,无锡多家景区和文化场馆从当日起持续一周门票特惠,不少博物馆、纪念馆也加入了“优惠套餐”,比如中国丝业博物馆、窑群遗址博物馆、祝大椿故居、徐霞客故居、鸿山遗址博物馆、钱穆钱伟长故居、宜兴陶瓷博物馆等,均实行半价优惠,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则可免费参观。

  (晚报记者 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