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起源( 58 )
时
时(shí,部分地方读chí)姓,来源于子姓,商汤支庶之后。西周初期,商王帝乙之子微子启被封于宋,后传位于弟弟微仲衍。其后裔宋国大夫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名为氏。
个人档案
时清
27岁
江苏国鹰环境科技
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想对党说
党在我心中就是一座灯塔、一杆旗帜,让我敬仰、引我前行、促我奋进。
在梁溪区的一处商务园区,时清就在这里工作。受父亲的影响,时清大学时选择了环境类专业。在大多数同龄人都喜欢计算机、金融或工商管理类专业时,他的选择确实有点“另类”。大学毕业,他又去美国同一个专业读完了硕士。“专业性的知识想趁着年轻多打点基础”,时清表示,选择了就不再后悔。
2018年回国后,他来到父亲的公司。“和农民工一样,去工地上挖土”,时清说,别人忙完了,他还要打开电脑完成数据录入。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他也跟着项目经理学,不断积累经验。他还会跑去询问专家教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作为年轻人,时清勤学好思。在公司的墙上,有一面专利墙,挂着他们单位的20多项专利,有一半都与时清有关。其中一项是针对河道生化处理的专利。时清说,关注到河道治理时,喜欢养金鱼的他就想着,有没有办法让河道变成一个生物滤池,如同大型鱼缸具备自洁功能。他思考将水抽到滤池,通过鹅卵石、火山石再加绿植、菌种来实现河道内部水质的自行净化。这个专利后来运用到了耕渎浜,效果不错。在土壤调查中,他发现江南地区的土质含水量高,比较粘,机器很难进行粉碎处理,于是在挖机斗里装上了一个旋转器,挖土时边挖边搅动,使得泥土块轻松化成小块。
最近几年,他还在不断学习管理知识,磨合团队。他非常尊重员工的想法,遇到分歧时,大家围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他也期待着,在工程上积累更多经验,做好管理者和衔接者,让公司做大做强,早日上市,更好地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发挥力量。
“我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热爱这座城市”,时清说,早些年大家追求吃饱穿暖,忽略了生态,而今向往健康的生活、绿色的环境,他期待利用自己的所学,为青山绿水做一份贡献。
除此以外,要成为一个企业家,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在去年疫情期间,带头向梁溪区红十字会捐款万余元,带领员工向街道、社区捐献口罩、消毒水及防护服。在助贫方面,他和父亲为青海循化地区捐赠了20万元……
时清说,当年在国外留学时,也曾犹豫过是否留下。但看到在党的领导下,国家越来越富强,而自己的所学,也顺应时代所需,能有用武之地,最终决定回到家乡。他如今还是梁溪区欧美同学会秘书长,团结更多海外人才,一起建言献策,成为民间外交的生力军。
(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