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内外人工智能、5G通讯等领域的专家、媒体行业领军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昨天共聚太湖之滨、运河之畔,围绕“新时代 智传播”这一主题,探讨智能传播的未来发展前景、技术应用等前沿议题。
要传播正能量 而不是努力挣流量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 宫喜祥
“要传播正能量,而不是努力挣流量。可以放低身段,但不能自降格调。应当追踪热点,但不能随波逐流。智能传播时代,主流媒体更应在变中守正,矢志不渝”,宫喜祥指出,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不断开拓媒体行业新边界、新领域,越是浪潮汹涌,越是要坚守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和价值追求。
他建议,主流媒体要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聚焦内容这个核心优势,推动新闻产品精准化生产,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以优质内容赢得用户,赢得受众。
今天的新闻生产从单纯记者编辑采写编发向数据汇集、算法挖掘和机器生成等新方式拓展,用户体验也从过去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单维系统向虚拟化、沉浸式的全新体系进化。“媒体已不再是单一的内容提供者,而正在成为兼具综合服务,汇聚多元资源的运营枢纽”,在宫喜祥看来,智能化改变的不只是传媒业表面的形态和格局,更有其内在逻辑和机制,“当前信息生产正走向数据化,数据已成为核心资源,谁能把握这些趋势谁就占领了主动。”
社交平台 要对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怀有敬畏
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博董事长 曹国伟
随着人们生产内容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演进,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传播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彰显,如何加强平台治理,承担社会责任,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是曹国伟正在思考的问题。
“内容生产和传播门槛降低造成谣言和虚假信息泛滥,社交媒体圈层化造成非理性舆论问题的突出,情绪和偏好常常凌驾于事实之上,推荐算法因为投用户所好造成用户获取信息日益狭窄”,曹国伟指出,智能传播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正在每一个国家冲击着政治、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社交媒体平台要对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怀有敬畏之心,让平台在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取得平衡。
当前,微博认证媒体账号有35000个,政务账号超过17万个,粉丝数都已过万。微博上有着强大影响力和传播力,如何在社交平台上扩大主流声音,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曹国伟分享了微博的探索和经验。今年两会微博联合全国媒体政务机构进行权威报道,其中主流媒体发起的两会策划,获得了各领域大V积极共同参与讨论,引发了全网互动,共有426次热搜。“在社交关系和算法推荐基础上,我们通过产品和运营机制大幅提升了主流和有公信力内容传播,从而帮助净化微博信息和舆论的环境,让主流权威内容覆盖更多用户”,曹国伟总结。
今后,视频创作将无处不在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睿
“我相信随着设备和技术升级,视频创作将无处不在。” 陈睿认为,视频化是未来一个巨大潮流。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来看,截至2020年底中国视频用户已经达到9.27亿,以此估算,未来三五年间,中国视频用户会达到12亿。
视频不仅是一种最自然的媒介,同时也是对观众最友好的媒介。“视频当中可以出现文字,视频本身包含声音和音乐,可以囊括过去大多数媒体表现形式。以后,作曲家、音乐人、甚至作家诗人会用视频来表达自己的作品,文艺创作者更会是视频的作者。”陈睿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视频品类也会发生变化,目前视频90%指的是电影、电视剧、综艺、动画,而未来视频表现形式会远远超过这几个品类。
视频化潮流还将推动中国文化。过去5年,B站一共出品了125部国产原创动画片,有很多不仅在中国播放,也推送到其他国家播放。陈睿说:“我们不仅支持国产原创动画片,还在日本投资日本动画片,过去三年我们在日本投资出品超过30部动画片,占日本动画片出品30%。这也能够帮助我们把中国文化带到全世界。
(陈钰洁 马晟/文 还月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