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宣部树立的全国重大典型、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英模。回顾吴老一生,他始终把自己当做祖国的战士、人民的医生,他曾说,“只要党、国家和人民需要我,我随时可以战斗!”
1927年,5岁的吴孟超随家人移居马来西亚,在当地中学毕业时,他和同学们主动把聚餐费捐回国内给共产党,不久后竟收到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发来的感谢电,这封电报像烧红的烙铁一样,在他年少的心里烙上了红色印记。“我要回国,上前线抗日!”1940年春,吴孟超踏上回国之途。战争封锁到不了延安,他先求学,考取了当时的同济医学院。
1949年解放后,由于归国华侨背景,吴孟超先后递交了19次入党申请书,直到1956年才如愿入党。从此,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他对党的信仰都没有丝毫动摇。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肝癌防治领域一片空白。身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开始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当时,我国医学界一向视肝脏外科为“生命禁区”。经过成千上万次解剖实验,1957年,吴孟超等“三人小组”首次提出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理论,中国医生从此找到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1960年,他主刀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台中肝叶切除术……中国的肝脏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吴孟超也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吴孟超始终不知疲倦地工作,吴老常说:“一个人,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行动去捍卫自己的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
1975年,安徽农民陆本海挺着像孕妇一样的大肚子前来求诊,吴孟超确认这是一个罕见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检查显示,这个瘤子直径竟达68cm。经过12个小时手术,吴孟超大汗淋漓地给他切下一个重达18公斤的瘤子,是当时世界上切除的最大肝血管瘤。手术方案后来被肝脏外科界奉为经典。
吴孟超一生培养出26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他们绝大多数成为我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撑起中国肝胆外科的半壁江山。
2017年春,“时代楷模”获得者、“不忘初心的好民警”陈清洲查出肝癌。吴孟超当即表态:“这样的人民公仆要得到好报!”当时96岁的吴老亲自主刀,为陈清洲切除了巨大肿瘤和门静脉癌栓。
前两年,吴老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一直住在医院里,但依然常常有患者找上门来,拿着片子请教吴老。只要身体允许,他总是耐心给出建议。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极少拒绝病人的请求。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吴孟超并未停歇。他将国家和军队奖励的600万元全部捐出后,又联合了6位知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的发病机理与防治”的建议案,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时至今日,由这个建议案促成建设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已屹立在上海安亭,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一颗心,许党报国,一双手,济世苍生。”2019年1月,吴老主动响应国家院士制度改革,光荣退休了,卸任了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医院)院长一职,回顾一生,他说:“回国,学医,参军,入党,这四条路的正确选择让我实现了人生价值。”(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