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起源 ( 67 )
陈
陈(chén)姓,主要源自妫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个人档案
陈惠初
党龄50年,70岁,退伍军人、农民摄影师,江苏气象志愿者、各级网络媒体特约摄影师
我想对党说
作为一名老党员,为党的宣传工作出份力是自己的本分。
1976年,陈惠初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二炮部队退役后,热情满怀地投入到家乡建设。1981年他拿起照相机,开始用镜头记录家乡巨变,40年拍了三十余万张照片宣传了无锡美,从央视到地方媒体都曾刊发过他的作品。陈惠初已成了斗山乃至无锡的一张名片。对了,他还有一个比真名更响亮的笔名“斗山星辰”。
“这个文件夹里是今天拍的照片,那个标注日期为5.25的文件夹是前天拍的,今天下雨所以拍的少了点。”昨天,记者走进锡北镇斗山村陈惠初家中,他正在把照片传到电脑上,分门别类放到不同的文件夹并储存到硬盘里。这样的硬盘有好几个,都是用来存放摄影图片的。
陈惠初是在部队入的党,退伍后进入无锡县化肥厂工作。1981年,他感觉到家乡在发生着大的变化,一股改革的潮流在悄悄涌动,他想把变化记录下来。于是他省吃俭用、一咬牙花了120元买了人生第一台“海鸥”4B照相机。要知道,当时他在厂里上班,工资为每月40.8元,但其中30元要转到他所在的生产队,实际到手的工资才10.8元。
由于无锡县化肥厂厂址在洛社镇,为了节省费用,家住锡北镇斗山村的陈惠初上班时扛着口粮大米,先步行到八士坐公交车到无锡,再坐火车到洛社。“比起拍照来,这些都不算苦。”他说道。
痴迷拍照的他,忙农活的时候就把相机放在草丛里或者挂在树杈上,一有空就摆弄。搞摄影没收入还烧钱,但他痴心不改。陈惠初给记者做了一个统计,他至今使用过的照相机已有10台。手头紧,但他对相机从来都是舍得的。现在他出去拍照,都是带着两台相机。把家乡的景色介绍给更多的人是他心中的梦想。因为摄影技术越来越出色,1984年,他还到无锡县报社工作了两年。现在斗山村和镇里的不少办公地点或厅堂还挂有他拍摄的家乡美景图。
多多花园、盘生鞋店、宛山湖花海......这两年无锡的网红景点和热门事件背后都少不了陈惠初的“功劳”,但要说最出名的还是斗山“矮脚雾”。2015年4月以来,这个极具乡村韵味的无锡景色已四上央视新闻,他一人和一景划上了“等号”。当初就是他用网名“斗山星辰”把图片发在微博上,游客看到晨雾图片,“按图索骥”前来,带动了斗山“矮脚雾”声名远扬。如今斗山除了茶叶,这个景色也堪称“斗山特产”。
“我为我家乡代言。”陈惠初说,他还保存有30年前的斗山照片,也深深爱着他的小山村。他还是要继续拍下去,直到拍不动为止。
(晚报记者 黄振/文、摄)
人物线索征集启动
“‘百’姓心向党 融媒实录访谈”栏目访谈人物线索征集即日开始,如果您或您的长辈、亲友是百年重要历史阶段的亲历者,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如果您心心念念党组织对自己成长成才、安家立业的关心,请一诉心底肺腑之言;如果您珍藏着党组织的书文、函件、纪念物,请不吝共享个中故事……
不限身份,不限职业,不限年龄,全城大动员!虽然每一个姓氏只选一位代表,但我们相信,真人真事,真物真情,有您的参与,这份献给党的百岁生日礼物一定饱蘸浓情!砥砺奋进新征程的合力一定激昂磅礴!
线索征集
联系方式
■拨打江南晚报
新闻热线88300000
■给江南晚报官方微博
发私信@江南晚报
■关注江南晚报微信公众号
留言给小编
■关注江南晚报抖音号
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