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经开区太湖街道申新社区丰裕园二期,路面整洁干净,数座凉亭别致美观。穿小区而过的周思桥浜不久前刚刚完成了整治,水清岸绿……这个曾有着破墙占地、种菜搭棚、乱停乱放等乱象的安置房小区,如今蝶变成了一派江南民居的雅致。
申新社区由原申明村和新桥村合并而成,社区总面积0.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186户、5900多人,是一个以安置房为主的混合型社区。在这里听到居民说得最多的便是“邵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解难人”。
五亭连心工作法
五亭连心工作法的确解决了不少居民的诉求,不过也有不少事情是社区层面办不了的。为此,邵培明创设了“红、黄、蓝”制度,红色代表社区层面解决不了,需要汇报上级部门协调处理;黄色表示诸如充电桩设置等暂时解决不了,但可以限期解决的事务;蓝色则代表诸如楼道灯泡更换、修理等立即可以解决的事务。
“眼看着小区越来越干净,住着安全又舒心,人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在丰裕园住了三年的退休干部周正南说。
邵培明介绍,今年还将把原来的民情工作室升级成2.0版,推出“逢四说事”,社区班子成员每周四轮流坐堂,专门倾听居民谈问题、提意见、说建议,“问题提出来,我们去解决!”
(潘凡/文、摄)
“申明村因申明亭而得名,申明亭在明清历史上也有重要记载。”邵培明介绍,申明亭是明清两代在各地用以张贴榜文、“申明教化”而建的亭子,各地民间纠纷由本乡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申明亭调解;调解不成的,再向官府起诉。邵培明思考,亭子不但可以成为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也可以成为联系群众党建工作的阵地。
走进申新社区,你会被大大小小的数个亭子吸引,这是社区在“申明亭”的基础上,又衍生打造的初心亭、连心亭、爱心亭、同心亭、悦心亭五个亭子。邵培明创设了“1+1+5+N”五亭联心工作法。“1”核心以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为核心;“1”轴心以“亭文化”为轴心;“5”主题以“共学(初心亭)、共建(连心亭)、共助(爱心亭)、共议(同心亭)、同乐(悦心亭)”为五亭主题,实现理论学习、联盟共建、睦邻互助、社区议事、悦心文化为五亭阵地载体;“N”以不同主题“亭文化”延伸发展民情工作室、360义工队、康乐之家、老年关爱中心、双调工作室、锡剧京剧、合唱团、舞蹈队、萨克斯等队伍。这样一来,亭子成为联系群众党建工作的阵地,满足了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邵培明
社区党总支书记邵培明提出“党建+文明+和谐+平安+治水+文化+群众+服务”的“七位一体”工作模式;还组建了“社区党总支—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联络员”的四级党组织网格,将20多名党员志愿者编入56个楼栋并亮出身份,使社区党建渗透到小区、楼栋、商圈和居民家中,形成辖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强大合力,扩大“党建+”的影响力,真正让党建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