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天下

每年约7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死亡

儿童用药剂量靠“掰”“猜”“减”能行吗?

  据统计,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每年约7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死亡。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成人的4倍,儿童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更严重。从中毒年龄来看,0到14岁的药物中毒儿童中,1到4岁儿童占比最大。一组组数字背后,受到伤害的不仅是孩子,还有他们背后的家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保障儿童用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药片虽小,事关民生。儿童用药,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安全有效?

  “掰”“猜”“减”,儿童用药靠这些能行吗

  季节交替时是孩子生病的高发期。然而,给孩子喂药,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事。很大难题在于剂量。

  “口服。一次15~30毫升,一日三次,小儿酌减。”“一岁至三岁一次一袋,四至六岁一次一袋半。”这是两种药品的使用说明书。

  北京市东城区的王女士看到这样的说明书,直呼“太难了!”“酌减是减多少?半袋该怎么准确分出来?多一点会不会有伤害,少一点会不会影响用药效果?”这可不是王女士一个人的疑问。当前,我国儿童专用药品短缺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导致儿童用药很多时候靠“掰”“猜”“减”,这给家长增加了一道用药安全的难题。

  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在“健康中国人”圆桌论坛上指出,儿童用药方面仍存在安全隐患,如药品规格不当,安全性低,剂型不足,不良反应高发,及儿童用药的口味不当等诸多问题。研究显示,我国3500多种药品制剂中,儿童专用剂型仅占1.7%。目前我国的儿童用药绝大部分非儿科专用,现有的可供儿童使用的药品品种、剂型及规格极少,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存在不确定性。

  不愿吃药,用牛奶或果汁送服可以吗

  孩子哭天喊地不愿吃药,家长于心不忍,于是想到了把药给孩子捏碎了吃、减量吃、果汁送服等各种喂药方法。其实,这正是儿童用药的另一个安全隐患——家长安全用药意识匮乏。

  调查显示,84.9%的儿童用药存在安全隐患,多数家长安全用药意识匮乏,不合理用药甚至错误用药频现。例如很多家长自行加减药物剂量,有所好转后自行停药,还有些人在给孩子吃药时,将药掺在牛奶、果汁中。

  家长真的会给孩子喂药吗?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徐晓琳表示,为解决孩子吃药难的问题,家长们以为用好喝的牛奶或果汁送服是非常“机智”的,但其实无论是把药和牛奶、果汁同时吃,还是先后吃,这种方法都是不可行的。比如牛奶里面含有丰富的钙、镁等微量元素,它们和药物中某些成分结合,会形成不溶解的大分子,可能导致药物无法进入血液从而发挥药效;再如,果汁中的酸性物质可能会和碱性药物发生化学中和反应,导致药物失效。

  “也就是说,我们煞费苦心帮助孩子吃进去的药,非但没达成目的,还可能会形成一些有毒的物质,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徐晓琳说。

  针对剂型缺乏,孩子需要吃1/5、甚至1/10剂量时,徐晓琳不建议自行碾碎药片的做法。她表示,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可以通过购买喂药器,取用准确的计量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把药碾碎,均匀溶解在水里,通过喂药器吸取相应的液体量,来给孩子喂相应的剂量。

  此外,徐晓琳还提醒家长要养成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因为说明书就是最重要的提示,“我们要明确药品的注意事项,例如不可与什么东西一起服用,能否用牛奶、果汁等送服。如果实在没有时间或难以读懂,我们可以带着药去医院的用药咨询中心,让药师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复。”

  缺乏儿童用药临床数据,医生用药也难

  对于儿童用药,不只家长难,医生也很难。这是因为儿童适用药品少,加上儿童临床试验难度较高,我国大多数药品,包括一些已批准上市适用于儿童的药品,普遍存在儿童临床试验数据不足的情况,这也是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频发的原因之一。而儿童临床试验数据的缺乏,特别是已批准上市的产品数据的缺乏,为儿童用药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呼吸临床主任周薇表示,推动药物补充儿童的临床数据非常重要,无论药物上市前还是上市后。采取儿童临床试验或其他可行方法,药企都应该提供补充药品的儿童相关数据。在临床中,比如一些仿制药,虽然成分完全一样,但是用于儿童就可能有很大的问题。没有儿童数据的药物,会为临床医生带来很大的用药困难。

  在这一方面,儿童用药问题主要集中在儿童药的研发、上市前评价和上市后再评价与临床使用等环节。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表示,要改善这一现状并解决问题,需要在研发阶段为孩子们量身定制。在新药上市前,进行必要的儿科人群临床研究,获得儿童用药数据。在上市以后规范使用、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加强儿童人群用药的综合评价,补充儿童用药的信息和数据。

  构筑“双保险”,破解“用药难”

  在谈到如何保证儿童用药上市安全性问题时,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浩表示,儿童用药研发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提升儿童用药安全性,需要加强对儿童药品疗效观察、安全性检测、不良反应收集等。同时,为了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在上市前,应鼓励企业开展药品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临床前的充分研究对提高临床成功率和安全性也非常有帮助。

  王浩同时指出,去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真实世界研究支持儿童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这对于儿童药物的临床研究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文件。

  近几年,儿童安全用药问题已引起重视,相关部门也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政策框架,从新药审评、政策制订、职能监管等多方面着手,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同时,为了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用药需求,国家不断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深入,国家集中采购工作也将更多的儿童用药纳入其中。

  与此同时,医院和临床医生作为治疗方案的最终实施者,在临床用药方面也需要严把关,为儿童用药安全构筑“双保险”。专家表示,在临床上,可以鼓励优先使用有儿童临床试验数据的药品,儿童临床数据缺乏的药品应谨慎对待,可以先小批量使用,然后再分步骤扩大使用。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