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天下

中奖率99%,却充钱数万也不中?

你已被游戏套路

  晚上12点,某手游资深玩家小李正为没有抽中最新一轮开奖的娃娃机奖品而懊恼。此前,她特意为这次抽奖充值了200多元。

  小李已经前前后后在这款游戏的抽奖活动里砸了几千块。像她这样,为了抽到一张好的卡牌,或者装备,投入几千乃至数万元人民币的游戏氪金玩家,并不是少数。

  但高充值额却不一定换来中奖。抽奖就要充钱、充了钱也抽不中、抽不中还想继续砸钱买机会的现象,在网游圈屡见不鲜。

  永远也摸不透的中奖率

  随着消费者协会对网游诚信经营的呼吁和玩家维权意识的提高,明晃晃用虚假中奖率做宣传的时代似乎终结了。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新套路”也应运而生。一些网游平台在描述中奖概率的字眼上“下苦功”,玩起了文字游戏。

  “奖品量剩余99%”,“预计最高能获得某奖品”,“10次中奖率共60%”,“抽8次后必中”……本该简明易懂的中奖概率,变成了“猜谜题”。你永远摸不清自己单次到底有多大概率拿到奖品。

  按照概率,只要充更多的钱,抽更多次,就能抽到奖品。消费观念不正,意志力比较脆弱的人,很容易被高百分比数字诱惑,陷入到“抽奖-不中-再赌一把”这一无限轮回的心理效应中,欲罢不能。

  “这样看来,游戏工作室是不是可以算作在聚众赌博呢?”一位资深游戏玩家表达了他对抽奖上瘾现象的忧虑。

  靠在奖池中增加冷门的奖品来冲低实际中奖率,是一些网游公司常用的办法。尽管用户看到的总中奖率很高,但热门奖品的数量只有几个。在网络论坛上,很多玩家就抱怨“抽到的都是不想要的,想要的都抽不到。”

  “如果网游平台提供虚假中奖率,属于欺诈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平台需退一赔三。”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李晓轩律师向记者表示。

  但真实的中奖率,玩家往往不得而知。游戏公司五花八门的计算方式和语言表述越来越多,中奖率更加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捉摸。

  “充钱后感觉后悔,因为自己也清楚是非理性消费。”曾为了抽到一个皮肤连续充了六七次钱的小岳说。

  虚荣心、赌博、不甘心、冲动、侥幸心理,这是许多玩家描述自己充钱经历时所用的词汇。

  用最深的套路让你充最多的钱

  中奖率不明朗、“屡抽屡败”的情况下,为何还有大批游戏玩家对充钱抽奖乐此不疲呢?

  从玩家视角看,外观酷炫的皮肤,不断更新的增强版装备,是玩家们克制不住“剁手”的重要原因。例如,几年前大火的某款手游就一度将抽卡的热度推向顶峰,玩家们一掷千金,只为拿到一张心仪的人物卡。

  实际上,游戏用户的行为已被置于游戏平台的预设套路和引导之下。

  一位游戏公司策划员工表示,除了频繁更新有吸引力的皮肤、装备和卡,想让用户付费,时机和营销都很重要。“如,为了让玩家充钱,游戏平台通常会在冲关时让玩家卡住过不去,得买点装备才能玩过去。”

  “养成机制”也是游戏公司常见的手段。通过不付费的抽奖给玩家甜头,等玩家习惯抽奖带来的红利后,再开始收钱。收费金额从低到高,“先收小钱,再收大钱”,让玩家逐渐上瘾,充得越来越多。

  “此外,网游平台还会在服务区和社交平台,引导玩家讨论抽奖结果,使抽奖成为热度话题,激发玩家之间的攀比心理,让没抽中的玩家总想再试一把。总之,让玩家在拿到奖品前,给平台付足够的钱,是网游公司设置抽奖环节的目的所在。”上述游戏公司策划人士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18亿,每2个人网民中就有1个人玩网络游戏。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2786.87亿元;游戏类App占全部App数量的比例为25.7%。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背后,充值抽奖、设障刺激消费只是很多游戏公司商业模式中的冰山一角。中国消费者协会2020年发布的网游消费者投诉报告指出,网游平台还存在着乱收费、改动已售网络游戏商品属性等问题。

  如,某些网络游戏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以游戏产品的优化、升级等名义,擅自更改已售出的人物形象、游戏道具及其功能、特效。还有平台自动续费说明提示义务履行不充分,游戏默认勾选自动续费选项,未设置“不自动续费选项”等,致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游用户群体中,未成年人群体因辨别能力和自制力较低,成为被诱导的“重灾区”。“11岁女孩趁上网课玩游戏花掉家人21.9万元积蓄”,“9岁男孩一个月在游戏里花掉13万元”,类似因网游氪金而引发的事件被舆论诟病,频频登上热搜。(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