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0岁的周爱香是荀梅京剧传承艺术团的主心骨,这位无比热爱京剧艺术的老人始终把传承京剧艺术当作自己的事业。她的精神感动了团内许多人,大家跟随她一起,不计报酬,让更多人感受国粹之美。
公益献演: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每年献演三十余场
前段时间,荀梅京剧传承艺术团的行程格外紧凑,他们在各地进行公益演出。团友陆晓红说,他们在惠山古镇、梅里古镇等地演出时,台下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站着听,叫好声此起彼伏。团友们虽苦犹乐,他们觉得给百姓带去了艺术享受,再热、再累也值得。
这个京剧团队每年要进行三十多场公益演出,虽不收分文,但戏要演好,成本不低。他们自带音响设备,自制背景。京剧化妆对演出效果影响不小,如果要从外面请化妆师,给一个人上妆就要200元,团员就自己学妆容,互相帮忙。京剧的服饰讲究,不同的人物造型要有相匹配的服装,京剧演出的许多服装都是真丝的,一套就要数千元。老团长周爱香会将自己珍藏的服装和道具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团队成员肖桂兰也学着周爱香买戏服,以备不时之需;演出时,有人扛着箱子坐公交车来回;因为夫人在团队,市民钱卫兵成了“编外人员”,常开私家车将器材装车送到演出地点。
他们还去外国语学校传授京剧,让孩子们了解国粹。他们去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亲和一家颐养院等地献演,为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或是中风瘫痪在床的老人演唱京剧。其实演出很艰苦,他们演出前常自带干粮就地吃饭,演完回家。他们有时也会联系一些专业场馆,自己贴上几千元的场租费。
荀梅京剧传承艺术团的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京剧票友联谊会,属无锡最早的戏曲联谊会之一,每年支撑团队运行的费用需要五万元左右,都是成员自掏腰包。今年,为了让艺术团走上正规化道路,他们选择妙光塔社区为注册地,更新了名字。该社区书记姚琳介绍,社区老年人中喜欢京剧的不少,这个团队丰富了百姓生活,未来社区还会将多功能室作为团队的演出场地,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精彩。
传承国粹:创新形式,让更多人感受京剧魅力
周爱香是专业的京剧演员,原来在无锡市文化馆工作,退休后忙于京剧教学。20多年来,她教过许多学生,有的小朋友才5岁,已能单独上台,还拿过全国小梅花一等奖。近几年,她受邀到夕阳红老年大学任教,这里开出了无锡老年大学中唯一的京剧班。2019年,在锡剧班学习的查晓红转班学京剧,从最基础的发音学起,如今已登台演出了20多场。团友李惠珍表示,周爱香每次都将看家本领倾囊相授。团友汤宇红还记得,只要有学员唱不好,周爱香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会一遍遍纠正,直到学员唱对为止。
每年,周爱香都会带出几个冒尖的学生,水平接近专业演员。查晓红表示,他们学会了兰花指怎么做才好看,学会了如何唱出婉转的调子,如何用眼神打动人。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领略了京剧的唱腔美、身段美。团队排出全本的《白蛇传》以及一些大本戏,连续6年参与省内的老年春晚。为更好地让现代人欣赏京剧之美,他们还尝试进行了类似于旗袍秀的现代演绎,进行京剧走秀。在走秀中,白娘子、小青青、红娘等角色一一出场,配上京剧的化妆、精致的服饰,让无数人惊叹。最近,团队还在思考如何用京剧讲述盲人音乐家阿炳的故事,预计年底会给市民带来惊喜。 (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 受访者供图)
链接
本报联合阿里集团天天正能量进行的2021“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已正式拉开帷幕,您身边如果有鲜活而生动、温暖有光芒的最美人物,欢迎通过0510—88300000或@江南晚报微博、微信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