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焦点新闻

今年公交出行变化多 你注意到了吗?

新规划敲定:快线更快 干线更优 支线更密

  公交车是一座城市的交通“大动脉”,一条条公交线路编织出市民出行的密集网络。昨从无锡市公交集团获悉,结合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无锡公交构筑高效公交线网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市区共新辟线路6条,优化调整15条线路。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格局,未来三年无锡将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干,地面交通为辅,通过快、干、普、支等公交线路搭建交通出行立体网络架构。

  新辟

  短平快线路沟通市民生活圈

  “从家门口到江大附院有直达快线了,看病方便了!”家住河埒口的糖尿病患者朱老伯一直挂内分泌科的专家号,医院搬迁离家有点远,但他还是愿意到南院区就医,因为这里一站式就能完成验血、检测、诊断等全过程,大大节约了看病时间。朱老伯说,起初没有直达公交很不方便,每次去看病要先乘10路公交到市中心,再换乘地铁1号线,全程要将近一个半小时,他曾向公交公司提议开通新线,没想到这条“民意快线”很快就上线了。

  据了解,原四院搬迁后,一批患者认江大附院的专家,医院搬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希望能开通江大附院南北院区的公交线。为满足市民就医需求,今年上半年无锡公交集团新辟200路公交,由和风路(江大附属医院)始发,经蠡湖大道、青祁路、梁溪路、运河西路、惠河路至终点站江大附院北院,快速沟通江大附属医院北院区与南院区,方便河埒口片区居民至江大附属医院南院区直达就医。

  大浮社区的居民也感受到便捷就医的暖心变化。以往,大浮社区周边公交线路少而单一,居民去往医保定点医院雪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和买药不方便,需乘坐82路,再换乘9路和157路,周折又费时。如今,大浮社区专线沟通起大浮社区和医保定点医院,满足居民就医直达需求,也为沿线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出行、换乘地铁提供了便利。

  无锡市公交集团营运发展部负责人秦杰介绍,今年以来共新辟线路6条,包括656路、657路、609路区、200路、510路,以及大浮社区专线。这些线路针对市民出行需求最密集的区域,以短平快的方式沟通生活圈。尤其是加强城市边缘地带公交和地铁的衔接互补,比如609路区间快速沟通地铁3号线苏庙站,延伸了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让沿线的市民畅享“零距离换乘”,提高出行效率。

  优化

  重复线“截断” 远郊区“扩网”

  目前,无锡共有264条常规线路,11条微循环、120条定制线路。从公交骨架脉络来看,主干线的公交线路重复率高,既造成公交资源浪费,也给道路通行带来压力。今年以来,无锡公交集团对一些公交和公交之间、公交和地铁之间重复系数高的线路采取“截断”,优化公交线路15条。

  经常乘坐52路的市民发现,今年这条公交线路变快了。秦杰介绍,原本52路连接向阳和梅园,往返近40公里,沿线“堵点”多,公交运营时间难以保障。考虑到52路河埒口至梅园区间公交线路多,且和地铁2号线重复,无锡公交集团将该线路的最后5公里“截断”,优化后的线路由向阳(盛阳食品城)始发,终点到河埒口,单程缩短至15公里以内,这样一来,公交车周转效率提高了,班次也更加密集。

  同样“浓缩”的还有133路,优化前的133路连接无锡中央车站和新城分公司站,全程共43个站,今年市公交集团撤销了与33路公交线路重合的公交三场至中央车站区间,整合公交资源,加快车辆周转。市民顾晓洁家住前宋巷,在太湖新城上班,原先133路可从家门口直达单位,线路优化后她要先乘51路到公交三场,再换乘133路。“从直达变换乘看似周折,但优化后的133路班次密集了,等车时间缩短了,出行时间反而减少了。”顾晓洁说,随着公交地铁换乘优惠政策实施,还能享受“零元换乘”,换乘出行成本并未增加。

  近年来,无锡的交通网络越来越密集,但一些偏远郊区公交车仍然不能直通。今年公交线路的调整重点是减少重复率,同时侧重远郊区“扩网”,填补公交盲区。变化最大的是68路,这条线路原本沟通火车站和南方泉,目前线路由公交三场(明慈医院)始发,撤销了“一头”——火车站至公交三场段,延伸“一尾”——终点站南延至方泉苑,填补了方泉苑五期公交覆盖盲区。此外,732路优化后覆盖厚丰路公交盲区,811路覆盖宛山湖西路公交盲区。

  规划

  搭建快、干、普、支立体网络架构

  公交线网格局是一个“大盘子”,需从整体网络层级架构和局部枢纽衔接的角度,全方位优化公交线路的布设。结合为民办事项目和线网优化项目,目前无锡市公交集团已制定了新一轮规划,未来公交线网会如何变革?

  减少绕行缩短长度

  秦杰介绍,根据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而无锡公交目前线路非直线系数还存在很大一部分未达标的,对于乘客来说,坐车时能明显感觉到线路绕行,增加出行时间成本,而真正理想的模式是公交出行时间只比小汽车出行时间增加10分钟左右。下一步,无锡公交集团将结合线网优化项目,从居民出行率、出行分布、出行意愿等方面优化线路走向,减少线路绕行,缩短公交出行时间。

  “线路运营里程过长也是影响公交运营效率的一大‘硬伤’”,秦杰坦言,近年来为实现公交线路直达性,许多线路长度不断延伸,线路长度超过20公里的占总线路50%以上,其中21条线路公里在50公里以上。要解决公交线路过长的问题,势必要建立合理的快、干、普、支公交线网功能体系,在既有线路直达服务的基础上,引导枢纽换乘体系,强化公交线网系统的转换效率,打造“快线更快、干线更优、支线更密”的多层级公交交通网络。

  加速地铁公交“两网合一”

  “出了地铁就有公交,下了公交就有地铁”这是很多市民期待的出行方式。目前,无锡在运营的轨道交通格局为“3线+1支”,随着年底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届时无锡将形成115公里左右运营里程的轨道交通规模,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根据规划,未来无锡将构建“8线+1支”的城市轨道骨干网络,线网规模约297公里。

  无锡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无锡公交将主动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增加支线密度,采取扩大辐射、主动接驳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整。针对社区、厂区、园区、校区、景区等五大区域,全力推行社区微公交、地铁接驳、错峰错站等创新式公交运营组织,切实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减少公共出行步行距离。

  公交、地铁“两网”融合还需提高接驳服务精细化水平。上月起,无锡推进公交地铁换乘标志标识便民服务,从公交站点、地铁出站口、车站站厅、站外导向等多维度进行标准化、系统化设计布置,进一步完善公交地铁换乘“空间导视图”。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处负责人律秀原表示,目前市区4000多个公交站点、88个地铁站全面启动公交、地铁换乘标志标识改造,预计9月底完成,该举措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促进公交地铁“两网”衔接融合,有助于打造绿色的大公交体系。

  (晚报记者 蔡佳/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