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二泉月·文学

淇县扯淡碑

  | 鉴明 文 |

  去河南淇县之前,我是不知道扯淡碑的。

  那天,车子从云梦山出来,淇县的朋友便热情相邀,要我们去看看扯淡碑,说那可是一块奇碑,全国绝无仅有哩。

  扯淡碑?碑能扯什么淡?车上的人顿生好奇,我也来了兴致,都觉得到了淇县不去看看这块全国绝无仅有的碑未免遗憾,哪怕没什么看头就扯一次淡呢?

  扯淡碑位于淇县县城摘心台公园内,车子抵达时已近黄昏。我从车上下来,但见公园的大门上方写着“朝歌”两个大字,讲解员说这里就是当年的朝歌城了,进入公园也就进入了朝歌城。想想当年的殷纣王在这里过的是何等奢靡的生活,就觉得殷王朝倒堪称是一个扯淡的王朝,扯来扯去把一座江山给扯没了。摘心台原为摘星台,为殷纣王所建,意谓登临其上,可以摘星揽月。后来殷少师比干常劝谏纣王,纣王一怒之下,就摘了比干的心。人们为纪念比干,遂将摘星台改成摘心台,又在台上建起心星亭和忠烈坊。

  由于即将关园,公园里已没什么游人,颇为静谧,有种一伸手就可以触碰到历史的感觉。我们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先登上了摘心台,此台也就5米左右高度,在鳞次栉比的淇县县城已很显低矮,不要说摘星了,就是远眺也十分有限。这也许是漫长的历史把它渐渐打磨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吧?好在台子虽然不高,体积还是有的,要埋葬一个殷王朝应该足够。我的思绪在历史的隧道里飘忽着,一抬头看到了忠烈坊,昏暗中那副楹联依然看得真切:忠之勇之刚之烈之,惨也酷也悲也伤也。寥寥16字,勾勒出了一个不屈的灵魂,是赞叹,也是喟叹。

  下了摘心台没走几步,就见到了扯淡碑,它被一个巨大的玻璃罩罩着,完全成了一副文物的模样。据介绍,这是全国唯一用扯淡来命名的碑。当然,无法开口说话的碑从来就不会扯淡,扯淡是刻在碑上的文字。碑上文字共有111个,透过玻璃罩依稀看得出碑首横刻着“再不来了”4字,碑正中则竖刻着“泰极仙翁脱骨处”7个字,而“泰”字左右所刻的“扯淡”两个大字很是显眼,民间由此称之为扯淡碑。

  扯淡碑高178厘米、宽86厘米、厚18厘米,碑座宽102厘米,从外形上看,与其它墓碑并无太大区别,只是该碑无墓主人姓名,也无立碑时间,再加上碑刻“扯淡”两字,这就为该碑披上了神秘的外衣。有学者称这是明朝勋臣沐氏的墓碑,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进京,崇祯皇帝吊死在万岁山,沐氏夺命逃到淇县云梦山栖身,伺机东山再起,夺回已失去的江山,可他活了144岁也未能如愿,因而悲观厌世,临死前写下“扯淡,再不来了”6字;也有人考证说当年崇祯皇帝并未吊死在万岁山上,而是以此为由躲开追杀,趁机逃到淇县云梦山隐居,一直等待时机想夺回帝位,可惜直到去世也没能实现梦想,最后郁郁寡欢,留下了“扯淡,再不来了”6字。两个故事均具有浓重的传奇色彩,可传奇毕竟是传奇,传来传去传下的终究是壮志未酬的落寞。

  扯淡碑除了“扯淡,再不来了”6个很容易给人以太多想象空间的文字外,碑上其它文字倒也实实在在。据介绍“扯”字下竖刻着的字是这样的:“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祥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再赘翁”2行32个字;而“淡”字下面也竖刻着“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2行32个字。什么意思?翻译过来的大意是:“我仙翁是燕人,隐藏青龙之姓氏。明末甲申年,我来到云梦山修道成仙。我的事迹已详细载入史册,像我的姓名一样不敢再多说了。我生来不讲自己的年龄,也没有谁考证我活了多大。突然有人说你已经一百四十四岁了。我很愕然,但最终还是回答说是的。我已经四大皆空,成了一名道教徒。但我很清白高尚。我整天与琴棋书画相伴。我已成抱病老人,今立此碑。”看来这位立碑的老人,着实把自己修炼成了一副仙风道骨。

  如果说碑的正面这些文字,还只是平铺直叙的话,那碑背文字就有点耐人咀嚼了。在碑阴圆首处我们看到竖刻着的是“碑阴”2字,正中则竖刻着“为善最乐”4个大字。两侧各有联语一副,右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意为“行善是最快乐的事情,我没有辜负上天的期望,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没有欺骗鬼神,也没欺骗贫苦百姓。有人问我修行的方法,其实也没有什么窍门,只在虚灵自然间。”看到这里,我忽然就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是扯淡吗?分明是警示嘛,它警示我们生活的最高境界乃“为善最乐”,养身的最高法则乃“虚灵自然”。可要真正达到这个境界、真正遵循这个法则又是何其之难啊,那是来不得半点扯淡的。

  扯淡碑像它的主人一样,虽历经坎坷却能落得善终。据说,扯淡碑过去一直藏身于淇县的八角楼里,经直奉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均没有遭到破坏。大跃进年代平坟墓、修水利,许多碑石被垒在了水渠上、库坝上,但扯淡碑却还是幸免于难。20世纪60年代,淇县在扯淡碑处建农机公司,扯淡碑照样没被推倒砸碎。破“四旧”时,扯淡碑安安稳稳地躺在农机公司的井台边,鲜有人干扰。改革开放后,扯淡碑作为文物被请进摘心台公园,才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块奇碑。

  我们在扯淡碑前驻足了有近20分钟,大家似乎都不肯草草离去。是在思忖着碑上的字?还是在想像着那个立碑的人?抑或仍沉浸于碑里藏着的那些故事之中?该是各有各的观感吧。我捋了捋思绪,从扯淡碑引申开来,觉得历史老人虽然会在某时某地与我们开开玩笑,但终是不会扯淡的,如果真要扯淡的话那它就走不进历史了。

  也许那位泰极仙翁所立的那块扯淡碑,正是在告诫我们遇事不该扯淡吧,谁要扯淡,那就不要再来了!

  不知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