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袁晓岚) 在日前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第二届“无锡市十大农产品品牌评选”决赛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不仅有像宜兴大闸蟹这种近年来势头强劲的区域公共品牌,也有陶都国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这样的专业合作社。采访中记者发现,相比首届十大农产品品牌赛,这一届的参赛品牌科技味更浓了,尤其是不少参赛“新秀”通过科技提升了品牌含金量。
记者发现在路演者中,大多是企业董事长、专业合作社或是所属街道的相关负责人,但像羊尖镇副镇长唐浩这样来站台的却不多见。“水稻还在地里,已经有不少人来订购今年的新米了!”唐浩告诉记者,严家桥大米也是最近两年开始有知名度的,去年甚至出现了一米难求。在他看来,要打响农业品牌,品质是首要。有着3000多亩水稻田的严家桥,为提升稻米品质,水稻种植严格按照绿色、清洁的栽培技术生产,采用稻油轮作,培肥地力,使用有机微生物肥料,避免使用农药化肥。此外,还聘请江苏省农科院水稻育种专家王才林当顾问,并在田间地头设立了工作室。目前,王教授带领的团队有好几个新品种在严家桥试验田进行试种。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销售额和大米身价“双升”:去年的销售额比前年提高了20%-30%。普通品种的大米卖到每斤5元,比市场均价高出近一倍。国庆前品质最佳的“精品”新米每斤则要卖到二三十元。严家桥大米成为首个登上飞机跻身航食餐饮的无锡土特产。
“扩大销售渠道,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品牌。”唐浩介绍说,近两年,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让更多人尝到了“绵、柔、弹、滑”的严家桥大米。去年举办的首届严家桥稻香文化节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今年9月底还要举办第二届文化节。
仅有好品质,没有品牌同样卖不出好价钱。宜兴水产畜牧站站长毛颖深有感触。宜兴目前有12.8万亩蟹塘,占到无锡全市的七成左右。宜兴大闸蟹虽然养殖历史悠久,但真正开始注重品牌培育,还是从2013年申报国家地理商标才开始的,品牌包装和宣传意识的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宜兴大闸蟹在科技养殖技术上已摸索出一套“小精高”的精养模式。尽管投入成本是其他地区的一倍以上,但由于养出来的蟹品质上乘,普遍是半斤的大规格螃蟹。“现在都是论个卖!”亩产效益高的可达两三万元。宜兴大闸蟹连续七年蝉联“王宝和”河蟹比赛金奖。据介绍,这个由上海海洋大学主办的全国性比赛含金量很高。
拓宽销售渠道,升级售后服务,也能增强品牌竞争力。宜兴市陶都国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鲍晓霞说,目前该合作社投入超过2亿元资金,兰花种植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原生种达300多个,年产兰花700万苗。先后培育出陶宝梅、紫砂星等20多个高端新品种,多次在全国兰展中荣获特等奖,打响了“陶都国兰”品牌。“最贵的兰花卖到128万元/苗!”董事长鲍晓霞介绍说,受去年疫情影响,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她亲自当上了抖音“主播”,每晚19点准时上线,如今斩获了4.6万粉丝,精准锁定客户,线上销售全面开花,目前占了总销售的80%,兰花卖到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