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杜小刚调研宜兴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聚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 奋力走在率先实现现代化最前列

  本报讯 9月6日,市委书记杜小刚来到宜兴市,实地调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提出要求。“宜兴区位优势、体量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突出,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成为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杜小刚强调,宜兴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推进现代化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聚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奋力走在率先实现现代化最前列。市领导朱爱勋、陆志坚参加调研和座谈会。

  来到紫砂特色村丁蜀镇西望村,走进村党建工作指导点,杜小刚详细了解基层党建、紫砂工艺传承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情况。

  芳桥街道金兰村近年来首创由合作社统一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经营的“金兰模式”。“你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民服务宗旨!”看到村党总支书记蒋仲良位于办事大厅一角的办公桌,杜小刚很感动。

  在江苏雅克科技,得悉企业正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国产化制造项目,杜小刚很高兴。

  在江南大学宜兴校区项目现场,杜小刚与江大校长陈卫院士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杜小刚强调,宜兴聚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奋力走在率先实现现代化最前列,必须在五个方面发力。一要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把陶都科技新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规划上要处理好陶都科技新城与锡宜协同发展区、功能区与街镇之间的关系,科学布局产业、配置要素,加快地块整理、促进成片开发,集中力量加快除旧布新,以各功能区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宜兴各板块的齐头并进。二要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以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为突破口,紧扣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节点和内涵标准,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坚决树立“向科技要效益,以创新谋发展”的鲜明导向,推动传统产业嫁接创新科技,高标准建设一批科创园区、科创载体,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在利用外资上“破题”,全面提高产业能级;在城市建设方面,要以开放的姿态推进城市建设、城市治理,提高设计水平、加快区域更新,全面构建数字治理新模式,打造更多高品质国际化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统筹推进跨域大交通和内部小交通体系建设,加强与外部“交通动脉”的衔接,抓紧推进城区路网、宜南山区和通乡路网改扩建,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三要加快融入一体化大势。把各项工作放在国家战略格局中谋划推进,既要加快推进实施锡宜一体化的“十四五”规划,主动谋划有利于锡宜一体化的政策举措、工程项目,做到目标上有呼应、政策上有体现、工作上有衔接;又要主动接轨上海、融入区域发展,找准切口、谋实举措,及时在规划、政策等行动上相呼应,把共同的兴奋点做大。四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用工业化思维谋划推动农业发展,做大规模、创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聚力聚焦绿色转化,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富民、创新体制机制,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以推进农村现代化为抓手,着眼于让农民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不再有明显落差,以满足群众改善住房需求为切入点,为全市探索一条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符合无锡自身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子。五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尤其是道路交通安全,加快实施生态环境工程项目,坚决整改中央和省、市督查交办重点问题,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努力交出安全生态环保的过硬答卷。(高美梅、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