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铜钱摩擦这种石头的边缘,铜钱会粘在上面。——哦,什么石头这么神奇?正是惠山脚下华孝子祠门口的一对门墩,书中记载称其为“纹如竹叶”的“玛瑙盘陀石”。
在8月27日《江南晚报》刊载的《英国游客笔下的清末无锡》一文中读到了关于“竹叶石”的描述,一时来了兴致,决意探个究竟。
华孝子祠位于锡惠公园内。绿树掩映下,祠门敞开。令我好奇的那对石头门墩,端端地码立在祠门左右,显得安静、古朴。其主体是一大一小相交的两个圆鼓状的器身,门槽后还有一小部分,前后加一起,用于固定门轴、开合木门。
确如记载,石头内里横七竖八布满灰白色、长条形的竹形叶,“竹叶”边缘和空隙处镶嵌着锈色,叶子的形状被很好地衬托了出来。想来需要极其苛刻的巧合,以及一段无法想象的漫长岁月,才能让无数砾石变得扁平、细长后又被胶质物揉粘在一起,最终形成眼前如此秀雅、清奇的“竹叶石”。
民间流传,铜钱粘住而不落为吉兆,所以这对门墩石的上半部已被祈求者摩挲得锃亮、光滑。如此对待文物有些不妥,但本已冰冷、无生命的石头,在本地的民俗文化里获得了作为门墩之外的鲜活意义,这让前来访石看石的我,觉得很有意思。
(@yvonne的小森林)
话题#无锡有意思#: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有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