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中秋临近,台风一降级,上海市民就迫不及待出门买月饼了。沪上各大老字号门口,买鲜肉月饼的队伍风雨无阻,队伍越排越长,“排队5小时”也登上热搜。有店家介绍,排队原因,最大的限制来自于产能,由于现烙现售,一锅最多60只,要经历“四次翻面”约半小时完工,同时5锅在烘,一次出炉300只。“想想等了那么久,不买4盒也对不起排队时间。”而“4盒”正是购买上限,大多数市民都基于这个心态,所以等待半小时才只能满足七八人的需求。当然经过我们观察,避开了上午“早高峰”,在下午排队就没那么久了,1个半小时左右就能买到,“排队5小时”绝不是常态。 (来源:新民晚报)
网友评论
@悦子啦啦啦啦:乍一看不合理,仔细想也合理。
@正中脊连锁医疗:光明邨呀!
@秋秋:月饼,只吃鲜肉的。
@美琪大戏院:中秋节排队买鲜肉月饼并非是吃饱了太空,是对本土的情怀,是上海人对鲜肉月饼的热情。当然排一趟队就够了。
@清荷:这是情怀,虽然一年四季供应,但是中秋吃的话,就是满满的仪式感。
@FENG:光明邨的月饼一直保持传统模样,平顶厚实,而许多店的月饼就都衍变成如馒头模式饼了,看着就小了许多。
@盛焕华:节日要的就是一种气氛,排队买鲜肉月饼就是中秋一道节日的风景线。
@COCO:每年到了这时候,光明邨的鲜肉月饼就成了上海人的“硬通货”。
小编说两句
“吃一口刚出炉的鲜肉月饼,品味正宗的上海味道,团圆的仪式感让这平民美食点缀了佳节。”鲜肉月饼被打造成一种独特的仪式感,足够可以给商家启示:并非做工越高级、商品越高档就一定能赚到消费者的青睐。要做老百姓实际喜好和真实需求的,更要在保证品质下加以创新与创意。承载着美好记忆、沉淀着传统文化的“老”商品,同样能吸引新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