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渐长,失能与半失能的状态困扰着晚年。当子女们照顾力不从心或是无暇之际,有些老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获得更加专业的照顾。老人的需求如何被获取,养老机构的人员素质如何提高,养老院又能提供哪些家庭无法企及的照料,成了不少老人和家属的关注的焦点。
智慧“聆听”感知老人的动静呼吸
困惑
他们能在夜间 看护好父母吗?
家里老人有心梗,独自在家很不放心。刘先生介绍,他的母亲已年近八十岁,身体状况不是很理想,前些年安过心脏支架,但时间久了,身体不断在变化,最近又因心梗进了医院。而他自己还没有退休,白天无暇照顾老人,晚上又担心母亲有突发情况,决定让母亲去养老院。但他也有点担心,护工也是普通人,夜晚疲倦的时候能否及时发现老人心跳异常之类的情况。对于近些年,外界常说的智慧养老设施,他很感兴趣。他了解到,有个朋友的母亲住在养老院,发现胸闷迅速呼救,通过吸氧等措施,老人及时得到救治,最终转危为安。他觉得有这些设施,相当于有个永远在线的守护者,令老人多了一道保护屏障,值得一试。
做法
定位胸牌、智能床垫和电子显示屏 守望长者利器
10月13日,位于公益路上的百禾荣园怡养园正式开园。在三楼的护理区,中科西北星的工程师正在这里进行调试。在护理台前,最新版本的蓝牙定位胸牌就放在桌子上。工程师带上胸牌走动,护理台前大屏幕上的绿色小点也会随之移动。设置安全围栏后,老人离开安全区后,小点就会变成红色,还会响起特定的音乐提醒护理人员。这一设置对于失智老人护理区来说,是个神器。现场工程师表示,这一胸牌已进入3.0版本,与原来的定位仪器相比,定位的精度更高,更准确。这个胸牌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红色按钮,如果老人在行走过程觉得不舒服,可以按键呼救,护理人员收到信息后会迅速赶到现场。
在每间老人入住的房门口,有一个小小的电子屏,上面显示入住老人的名字和护理人员信息。老人床头也有类似的屏幕,除了SOS的拉线报警外,老人还可直接和护士台之间进行对讲,讲述自己的状况和需要的帮助,避免工作人员贻误时机。对于一些重症老人,则可通过智慧床垫来进行监护,老人心跳、呼吸等都能进行实时传输,卧床老人坠床时也会迅速预警,这在夜深人静护理人员产生疲劳时显得尤为重要。
除此以外,这个屏幕还能容纳更多的信息,比如老人的基础疾病、看护等级和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协助等,也可通过扫码了解更多。这样即便是更换了护理员也可以迅速进入护理状态。护理员每做完一项护理工作,可通过打卡等方式记录在案。
素质提升新式护工更受欢迎
困惑
护理员不识字 交流沟通有点难
陈老伯在锡城一家养老院入住了一年多,“服务还不错,但和护工说不上几句话”,陈老伯表示,院内的护工文化层次太低了,有的小学毕业,有的连字都不认识。院里给老人发放药物,都是护士一手抓,有的护工读不出入住老人的名字,也不识药品名。有时药物说明的字太小,想让帮忙看看有什么禁忌症都没办法。
“听说护工也有微信群,上面有什么要求,他们估计都不知道”,陈老伯开玩笑说,他常担心,这样素质的护工如何能够做好护理工作。有家属则表示,自己家的老人是大学教授,喜欢读书看报,有时眼睛老化,他们期待新式护工能陪伴在床头读书聊天,和老人有点精神交流。
做法
开展学历提升教育 做有知识的新式护工
在无锡市开放大学内,有一层楼面专为老年服务管理专业而设。教室一边是听课的座椅,一边是护理床、康复器械等各种设施。老师讲完了课,学员立马进入实操状态。从2018年开始,这里为无锡市一线护理员的学历提升开设了中专班。开放大学校长张旭表示,民政局和教育局都给予了很大支持,他们花了250万元特意建设了这个实训基地。这一专业学制两年,开设了17门课程,包括老年学基础、老年护理学、老年健康管理、护理礼仪和急救护理等课程,授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法。学员的起点是初中毕业,目前第一批学员已毕业,均获得了中专学历。
在无锡朗高护理院工作的晏定凤今年已58岁,是开放大学首届中专班中年龄最大的毕业生。她表示,这两年的学习收获很大。她在一线做了10多年的护理长,但给人传授经验总有讲不透的感觉,在这次学习中感觉习得“真经”,能讲明原理。
学历提升后,按照市民政局的规定,对符合一定条件并持有中专学历的人员可获得3.6万元的入职奖励,拿到奖励的护理员格外开心。有的学员会动员在同一座院内的爱人或者姐妹也去报名,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目前,我市养老机构已有养老护理人才3500余人。
专家组团,这样的养老护理阵容才靠谱
困惑
老人置换关节后 康复训练没人帮
蒋老伯入住一家养老机构有好几年,当时因为进行了髋关节置换后,穿衣下床都很困难,生活无法自理。子女们把他送到养老机构后,希望能得到专业的照护。按照医生的讲法,手术很成功,有人经常陪着他训练应该能够站起来。不过老人经常抱怨,医生每天都来查房,但很少给他建议,护工也没空陪他锻炼。后来老人才发现,医生以内科医生为主,康复并不在行。蒋老伯的儿子表示,期待养老机构能够引进更多专业人才,为老人提供有质量的养老生活。
做法
社工、营养师、康复师 一起把脉晚年
在舒康养老的惠龙分院内,每天都有人会去张瑞兴(化名)那里聊天。前段时间,张瑞兴的老伴去世,家里的生活乱成了一团,子女们也没法照料他,希望养老院让帮父亲度过这段“危机时刻”。社工周丽萍发现,老人整个人精神状态都不好,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和任何人接触。“可以采用哀伤疗法和辅导,帮助他慢慢正视现实”,周丽萍会去看望老人,询问他的需求。在院内各方持续一个多月的细微关怀下,张瑞兴发生了转变,每天愿意出来活动一会,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
除了社工介入外,康复治疗师林瑶也会每天到老人们的房间里看看。陪伴一些卧床的老人进行理疗,教会老人一些缓解腰膝疼痛的关节操。有的老人中风卧床没信心,她会拿自己在康复医院的病人做案例,按摩运动后,最终也能通过助行器散一段步,生活质量会好很多。每周集团总部的营养师则会根据老人的情况,审核一周菜单。
该院负责人杨梅表示,以前的养老院更注重在养,觉得老人吃好、睡好就行。现在无论是老人还是家属,对养老机构的要求都比以前高。老人的精神状态如何,在院内能不能有自己的圈子,是否愉悦,都是养老院要考虑的问题。他们每月都会为老人举办生日会,共唱生日歌;每天早上一起做团操,每周五还有剪纸之类的集体活动。 (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