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专门立法。这部重大民生类法律出台前,一名基层社区干部和一名妇联工作者提出了“无锡建议”。今年2月,两人参加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全国妇联联合举办的立法研讨座谈会,在视频会上,他们分别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关建言。
A
办家长学校
构建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建言代表:
锡山区安镇街道吼山社居委书记周利清
吼山社区是无锡市首批15个省级“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试点社区之一。“三全”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覆盖“社区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类型”,周利清表示,自己能参与这次座谈,正是因为吼山社区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家庭教育和社区治理之间的融合,积累了不少具有社区特色的家庭教育经验。
走访发现外来孩子更缺少心理关爱
吼山社区户籍人口3000余人,常住人口15000多人,非户籍人口数倍于本地户籍人口,大多是来自河南、安徽等地的个体户群体。从周利清长期走访的情况看,大量非户籍人口家庭夫妻同时忙碌于生意,真正能接触到孩子的时间非常少。“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只盯着孩子的在校成绩,喜欢给孩子报很多的补习班,但对学习效果并不太掌握。在一些6-12岁的男孩家庭,相对粗暴的动手或吼叫教育方式很常见,长此以往,导致孩子不愿意主动和父母讲真心话。”
周利清认为,外地户籍人口流动性较强,他们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更多精神上的纽带,家庭教育正是关键。去年底,周利清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组建了社区“三全”工作小组,上门收集家庭教育信息并建档,开始探索“小手拉大手”的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办周末家长学校带来的“悟”
带着走访中获得的不少共性和个性问题,今年3月,周利清在社区启动了“周末家长学校”,以每期1至3组家庭预约参与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带着各自困惑和教育专家面对面交流探讨、答疑解惑。
“回顾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可能存在的堵点,提出困惑,引导父母和孩子放慢语速,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诉求,从中找到适合的沟通办法。问题面对得越早,对孩子越了解,越能融化障碍。”周利清介绍,一次在周末家长学校课堂,当一位父亲听到成绩下滑不听话的儿子说出自己沉迷网瘾的原因是父母从来不过问自己学得好的功课,自己曾努力的兴趣方向总是轻易地被敷衍和忽略,父母每次回家问的话都非常机械和惯性时,大家都沉默了。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一家三口说出问题后抱在一起哭了。
面对差异化巨大的家庭教育现状,周利清在征求意见时提出建议,“要构建一套覆盖城乡的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按照人口比例形成相关指导架构。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可以在江苏等地先行开展类似家长学校这样的尝试,形成经验再完善推广。”
从刚刚公布的法律条文看,第三章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条内容中,涉及多途径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机构向有需求的家长提供服务、对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建档立卡并提供帮扶服务等内容等呼应了周利清的建言。
B
修改法律名称
以利规范多元主体
建言代表:
无锡市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邓丽洁
“作为一个致力于推动家庭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和实践者,我们一直在努力做‘思考着的行动者’,在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的培养、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家庭教育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效。”邓丽洁认为,这些实践经验能为立法部门提供有用的参考,“可以用我们的经验来检验文本的可行性,让这部法脱离‘学院派’的气质,使之成为一部真正具有可落地、可操作性的法律”。
法律名称、体例架构等修改意见被采纳
“这部法的立法工作经历了三审,我们参与的是一审后的意见征求调研。这一步非常重要,关系到这部法能不能继续走下去。”在邓丽洁拿出的一审草案文本上,看到密密麻麻写了很多批注。大到整部法律的体例架构,小到每一个条款的表述,邓丽洁都在仔细研读后给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比一审和三审后的文本,可以看到有了很多明显的变化,很高兴我和其他一些专家提出的意见被采纳了。不是说某一条按照你的表述进行了修改,而是整个立法精神得到了体现,这是很多人的‘智慧结晶’。”
最明显的就是法律名称增加了“促进”二字。邓丽洁表示,在讨论时她和另外几个专家同时建议将名称修改为“家庭教育促进法”,“我认为这部法要去规范的主体不光是家庭,而是多元的,更重要的是引导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家庭、社会、国家等主体协同配合,形成重视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加上‘促进’二字可能更为妥当。”
另一个明显的改变是整部法律的体例架构变得更为明晰了。一审稿的目录是“总则、家庭教育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干预、法律责任和附则”,三审稿则改成了“总则、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和附则”。“早前发布的《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体系较完整、表述也比较到位,因此我建议可以参考《条例》的框架,这样整个体系由任务架构变为责任架构,‘谁来做,怎么做’更清晰。”
结合自己从事多年家庭工作的经验,邓丽洁还提出了增加“未成年人父母应积极构建和谐健康的亲密关系”“各级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家庭教育服务机构依法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关爱”等方面的意见。“夫妻关系不和睦,怎么会有好的家庭教育呢?”在邓丽洁看来,如果夫妻关系和睦,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安全感会更强,更善于探索发现新事物,也更有社会责任感。反之,如果夫妻时常抱怨吵闹,孩子则大多性格偏执,有自闭或暴力等倾向。所以,做家庭工作时,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这个家庭的基石,只有基石够稳固,家庭教育才能繁花似锦。
推进家庭教育的“无锡进行时”
家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和谐安宁,也事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无锡市妇联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探索。
邓丽洁介绍,2019年市妇联“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提供免费婚姻学习课程,在新吴区开展婚姻家庭教育试点,并送课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2020年又在新吴区婚登处开设“新婚辅导”和离婚时家庭教育提醒服务,至今受益人次超过20万;今年,无锡市“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已由15个试点社区发展到66个,营造了“推门可见、社区可感、家家参与”的浓厚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教育其实是打通基层政府、社区和居民情感联系的最佳切口,更容易吸引百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邓丽洁举例说,在惠山区堰桥街道寺北社区推进家庭教育时,有一栋楼的一楼原本是老人打麻将的场所,“当我们提出想把这里变成孩子们‘四点半小书桌’的活动空间时,老人们完全无障碍地配合了”。(晚报记者 陶洁 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