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专版

“城事”小针精绣堰桥“幸福画卷”

  漫步堰桥街头,如今的环境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水变清了,地变绿了,灯变亮了,街变靓了……处处展现着“吴韵堰桥瑞盈门,旧街新貌民淳厚。水清岸绿新画卷,乐业宜居惠民生”的怡然景象。近年来,在堰桥、西漳与长安老街改造后,堰桥街道开启小“城事”大“管家”模式,精细管理堰桥的大街小巷。堰桥街道精管善治的一桩桩“城事”,一件件实事,也让堰桥居民切实体味到身边的点滴幸福。

  小路灯照亮微幸福

  晚上的堰桥街道石澄路“亮”了起来,94盏更换后崭新的路灯,照亮了回家的路,也照暖了人们的心。焕然一新的街道,给周边居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居民老夏说:“没想到这么快,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把我们这边的路灯全都给点亮了。我们都很高兴,谢谢他们!”

  原本的石澄路是一条让周边居民困扰多时的路,很多周边居民反映这段路比较昏暗影响通行,给附近居民晚上出行造成了隐患。堰桥街道综合执法局接到居民的反映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有关“微幸福”民生工程事项办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立刻安排专人对该路段两边路灯逐一进行排查。

  排查中发现:由于路灯安装的时间过长,型号过时,亮度不达标等问题导致路面过于昏暗,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了周边居民夜间的交通出行。次日便组织相关部门商讨解决方案,将石澄路(西青路至北环路段)纳入2021年堰桥街道节能亮化提升工程。根据督办清单,堰桥街道城管对石澄路照明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方便市民夜间出行这一事项办结日期是一个多月,但为了尽快方便居民出行,堰桥城管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对这个路段的“亮化”。现在晚上走在石澄路上,明亮的灯让人充满安全感,改造前和改造后真的是“大不同”。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社区的路,也照亮了居民的幸福生活,周边居民纷纷“点赞”,幸福感也大大提升。

  小缓坡凸显大关怀

  很多市民外出要使用电动自行车、轮椅、小推车等。但很多电动自行车的指定停车位都比行车道要高出十几厘米,若要将电动车停上来,需要抬过台阶,很是费力。实在抬不动的,就只能绕路了。家住陈家桥社区的市民陈梅常常用电动车代步,如今她毫不费力地就将电动车停了上去,因为之前的台阶已经改成了一个平缓的坡度,不管是电动车还是各类推车,都可以毫不费力停上来。她说:“天一路一侧店铺较多,但是原本沿线几百米长的停车区域只有一头一尾两处坡道。到店铺买东西,每回要绕路找坡道,或者使劲将车抬上台阶,很不方便,跟社区和物业反映了之后,他们及时跟进,很快变了样,方便了我们老百姓。”

  附近居民表示,自从堰桥城管在这边开了这个道口以后,方便了许多,节省了很多时间,路边电动车乱停的现象也没有了。关乎民生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如今坡道改造后,方便了使用婴儿车、轮椅的市民出行。电动车也可以便捷上下坡。老、弱、病等特殊人群在行走时也可以提高安全感和舒适感。“台阶改缓坡后,让我们不用绕一大圈,大大节省了时间,小改变却也是对我们的大关怀!”骑着电瓶车急着来店里取餐的外卖小哥感慨道。

  小小的一个改变凸显的是对居民的大关怀。堰桥街道城管持续根据辖区居民需求,对类似这种商铺、居民出行和居住小区比较多的路段,同样将一长段台阶修改为多个出入斜坡,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出行。

  小智慧拧紧大安全

  “蛮好的,装上这个,心里安稳多了,一有泄漏就能及时报警。”堰桥街道第一批装上燃气泄漏报警器的独居老人汤祖福对安装的这个智慧报警装置很是满意。“这些都是堰桥街道免费给我们这些独居的老人安装的,政府对我们老年人太照顾了,住着感觉特有安全感。”

  堰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党史学习教育和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为预防燃气安全事件的发生,全面铺开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及泄漏切断装置。通过前期排查和上门走访登记签约,首批签约的232户居民,已全部安装完毕,并接入街道指挥中心,对燃气安全做到可测可控,第二批走访登记的159户也已在签约后进行全面安装中。

  汤老伯今年67岁,目前独自居住在堰桥社区大支路6号,每日烧饭做菜用的都是瓶装液化气。“年龄大了,有时难免会忘事,常常担心会不会忘了关燃气灶,之前有一次就是出门遛狗忘记关掉燃气而差点出事,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汤老伯说。因此,当堰桥街道与智慧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和查勘时,汤老伯立马就签约安装,在原有的燃气阀门上装上一个电磁阀切断装置,同时在墙上再装上一个报警装置。汤老伯自4月8日安装报警装置后至今已有2个多月,目前还没有报过警,但是据第一批安装的用户来看,这两个月里已经有4户独居老人家里的报警装置进行了不同级别的报警,工作人员也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排除了险情。

  燃气安全一头牵着居民的生命财产,一头牵着城市的安全发展,堰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效,把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安全感”,源源不断地送到堰桥老人身边。通过数字化“智”理,让燃气安全的“保险栓”一直在线,实时守护独居老人安全感、幸福感。

  微治理撬动大城管

  “街道吹哨,路长报到”,路面垃圾得到及时清理,安全隐患也能够及时排除。路长发现问题,直接调度整改,既快捷有效地处置了各种问题,又能够节约行政资源,建立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辖区市容环境。街路的安全和整洁美观,不仅关乎城市的面子,更涉及老百姓的生活、城市的经济发展。“路长制”的“牛刀小试”,趟开了堰桥城管微治理的路子,依靠“路长制”解决街道大街小巷精细化管理问题,实现道路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美观的总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新堰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路长”身处第一线,是发现问题、协调解决路面实际问题的重要力量。街道分布在大街小巷的32名“路长”带着责任心把社情摸准、路情摸透,成为分管区域和路段的街道通、明白人、好管家,使“路长制”成为利民惠民的实事工程和堰桥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抓手。

  依托社区“有事好商量”平台,堰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构建“城管进社区”工作机制,把各中队城管队员下派到社区网格,全方位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协调。以无锡市、惠山区两级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的管理网格为标准,在全街道共划分了21个网格,每个网格成立社区城管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配备2-4名城管队员,其中1人作为工作站联络人,总计下派54名城管队员进社区,与社区共同开展市容巡查、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工作,定期听取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城市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对日常巡查和群众举报发现的社区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损绿毁绿、张贴小广告、流动商贩等城市管理问题,对口社区的执法队员要联合社区干部、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劝导。对需要采取执法措施的,要及时固定证据、果断处置,做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处置第一时间到位,影响第一时间消除,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问题引发大矛盾。

  在城管、物管、社管三管齐下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在“路长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街长、路长、巷长、楼长、店长“五长制”,把路长制与门前五包相结合,充分发动门店、业户参与到城市管理中,人人争当城市“大管家”,共同擦亮堰桥城市精细化管理品牌,精心、精细、精准、精致绣好堰桥“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