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十三年“跨界”帮扶——

邮政“儿女”架起“助老希望邮路”

  “有人管着我,有人记挂我,我感到很温暖”,家住崇安寺街道的史阿姨已87岁,虽是独居,家中却并不冷清——除了对高龄老人特别关注的社区工作人员和街坊邻里会登门拜访,还有一支特别的队伍,多年来“跨界”给予她关爱和帮扶。

  十多年如一日 为孤寡老人生活添彩

  2009年,无锡邮政“助老邮路”品牌成立之初,史阿姨成了结对帮扶的第一批对象,十三年来,崇安寺街道的投递员换了好几个,却始终没忘记这名爽朗幽默的老人。

  “快递这行假期少,我也难得回趟老家看望家里的老人,见到史阿姨就觉得特别亲切”,2015年,快递员派送区域调整,探望史阿姨的接力棒交到了蒯春梅手中。送快递的间隙她会陪着老人坐坐、聊聊天,碰到需要爬高蹲低的活儿,也会及时主动搭把手。逢年过节时,蒯春梅还会拎上牛奶、大米上门看望。“史阿姨幽默风趣、笑语盈盈,和她拉拉家常对于我来说,也是高强度工作之余的一种调剂”,蒯春梅直言,六年来,她的配送片区几经变化,有时甚至要绕路过来,却从没感到麻烦。每每看到老人脸上流露出笑意,蒯春梅都有说不出的满足:“认识这么多年,她在我心中早已像家人一样,希望老人一直开开心心的。”

  “生活甜甜,爱你永远”,史阿姨家中珍藏着一本相册,封皮上是无锡邮政经营支撑党支部对这名八旬老人简单却真挚的祝福。结对十多年来,除了快递员日常探望,党支部也会每季度上门为老人解决一些生活难题,如安装水池、坐便器等。天晴的日子,带老人下楼走走,拍拍照片,听老人诉诉心事。他们将多年来为史阿姨拍摄的照片做成相册并写上寄语,送到了老人手中。翻开相册,岁月流转、四季变换,衣服从夏日的T恤换到冬日的棉袄,这名八旬老人的笑容却始终充满感染力。

  跨界帮扶 解决街道难题

  崇安寺街道人户分离现象较严重,街道、社区对居住在区外的老人关怀程度难免有欠缺。为帮助社区解决这一难题,无锡邮政联合崇安寺街道党工委携手“中山路大党建”落实“幸福来敲门”项目,根据邮政快递的服务属地和居住地,安排200余名投递员、近百名党员志愿者与275名老人结对,承担区外居住老人的关心关爱工作。

  “党建联盟”结成以来,以“邮爱驿站”为依托,陆续打造了“助老希望邮路”“党建助残”“红色邮局”等一系列创建品牌,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提供“健康早知晓”“微笑节日里”“难事‘邮’我帮”等服务。无锡邮政还与崇安寺街道残联签订了“党建助残”协议,组织开展“‘邮’爱点点、爱心助残”活动,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爱心接力 誓把帮扶传承

  “不论支部班子如何变动,我们的每一届生活委员都会把帮扶史阿姨这件事传承下去”,无锡邮政相关负责人介绍,帮扶史阿姨是无锡邮政“助老邮路”的起点,也是多年来助老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无锡邮政以搭建“爱心联盟”为抓手,全面创建“助老希望邮路”,充分挖掘爱心资源,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做实做细助老工作。截至目前,已关爱空巢老人866名,参与帮扶活动的党员志愿者达11.7万人次,服务时间近31万小时,“助老希望邮路”服务品牌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和“全国敬老文明号”。(晚报记者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