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新闻

你见过这些粉色的“小果子”吗?

福寿螺凶猛,清剿有点难

  粉红色的  福寿螺卵

  框内为吸附在驳岸上的福寿螺卵。

  河边堤岸上爬满粉色的卵,密集恐惧症患者看了直打哆嗦;环卫工人捞了一袋又一袋。近日,市民过女士向报业集团新闻热线(88300000)反映,今年的福寿螺相比往年来势汹汹,已经在多地出现其身影。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爆料

  多地发现福寿螺

  “今年福寿螺是不是泛滥了?湿地公园、河道里都能看到。”近日,过女士反映,早在今年8月份时,她就在长广溪湿地公园、尚贤河湿地看到有福寿螺卵,一丛丛的粉色卵爬上了沿河的树、砖石上,有的水草上也是密密麻麻的。之后,她在九里河、锡北运河等地同样发现了福寿螺的踪迹。过女士表示,今年的福寿螺似乎来得格外凶猛,出游时让人格外扫兴:“往年也能见到,但都是零星的一点,从没见过这么多。”

  探访

  “每天都来不及捞”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处出现福寿螺的水域。在长广溪湿地公园内,工作人员正将沿河的水草打捞上岸,水草中不时能看到一些粉色的福寿螺卵,工作人员就一脚将之踩扁。在河岸边的一些树木上,也能看到少量福寿螺趴在上面。工作人员表示,福寿螺每年都会出现,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而在尚贤河湿地公园,情况要严重得多。在几处水塘边,两名环卫工人一人拿着网,一人拿着钳子,正一处处地“扫荡”福寿螺。拿着网的环卫工人将水中已经长大的福寿螺捞起,另一人则将扒在岸堤上的福寿螺卵取下放入簸箕,而在岸堤的侧面,可以看到满是福寿螺卵被拍打后留下的粉色痕迹。两人告诉记者,今年的福寿螺比去年多得多,每天都来不及打捞:“又不能打药水,不然水里的花都要死掉。”一名环卫工人从环卫车上取下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的是打捞上来的福寿螺,只见福寿螺的外形与一般的田螺并无二致,但是个头要大上不少,有的甚至有婴儿拳头般大小,“每天都要捞两三袋。”

  在两名环卫工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公园的东北角上,这里的情况更为严重。靠近道路一侧的堤岸上同样是拍打后留下的印记,而对岸较高的堤岸上爬满了福寿螺卵,足以让人患上“密集恐惧症”。低头看去,清澈的河水下同样有不少已经“长大”的福寿螺,吸附在一根根水草上摇曳。几名正在清理福寿螺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尚贤河的莲花都没怎么开放,荷叶上也都是一个个小孔,他们怀疑正是福寿螺惹的祸:“还是希望赶紧想个处理办法,只靠打捞怎么来得及?”

  释疑

  无锡的福寿螺哪里来?

  据了解,福寿螺对生存的环境、温度有一定要求,以前在江浙沪地区不能自然越冬,以往在江浙沪地区是不太能见到福寿螺的,“无锡人常见的螺类一般就是小时候吃的螺蛳,还有田螺,福寿螺以往都没见过活体,是个‘传说’。”市农业农村局专业人士介绍说。

  那无锡的福寿螺是从哪来的?他分析,一是因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逐步提高,加上气候变化,暖冬的来临,福寿螺越冬的可能性就增加了。二是与大规模的水环境修复有关,在修复水生生态时会从南方地区引入草种,这时福寿螺就非常有可能跟着草种一起被植入我们这里的水体中。

  动物专家谢决明也表示这种可能性不小:“福寿螺繁殖能力极强,只要有少量进入河道,很快就能繁殖出一大片。”此外,谢决明表示,随着环境的治理,水质逐年改善,也在客观上创造了适合福寿螺生存的环境。

  福寿螺属于一年多次繁殖的物种,成熟后一周年内可以产卵两三次。所以有的市民在夏季能看到福寿螺,秋季还能看到。治理难度也很大,不仅仅是处理一次受精卵就可以完成任务,而要采取多重措施,要在清理出活体螺的同时,处理掉其所产的卵。

  到底能不能食用?

  在网上搜索也可以发现,各类福寿螺的食谱众多,与此相对应的,因食用福寿螺导致感染寄生虫的新闻也不少见。“福寿螺最初是广东地区以食用目的从国外引进的,据说在国外也是当作食材使用的。”市农业农村局专业人士介绍,后来因为福寿螺里含有寄生虫,蒸煮不到位食用后容易感染疾病,加上口感一般,食用的人就少了,不建议市民食用。

  探访中,记者发现有市民打捞了一些个头较小的福寿螺回去,称要给家中养的宠物龟食用。对此谢决明表示,福寿螺与田螺相比,个头上要大一些,但同样是寄生虫的原因,他也不建议给宠物喂食。

  危害

  影响水稻,破坏生态

  福寿螺个头虽小,但“威力”不小。农技专家告诉记者,在农业方面,福寿螺主要会危害水生蔬菜以及水稻,特别是对水稻生长前期影响较大。在水稻播种前期,福寿螺会啃食胚芽,水稻长成幼苗后,福寿螺还能啃断水稻幼苗,只有等到水稻分蘖后,杆子变硬,才能减少福寿螺带来的危害。而以上这些危害都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稻的产量。从去年开始,相关部门就在无锡稻田周边的沟渠中发现了福寿螺,数量也比去年多一些,但尚在可控范围内。

  “数量少的话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谢决明表示,福寿螺是以水草为食的,加上作为入侵物种,在本地又没有什么天敌,一旦泛滥,就会迅速破坏本土河流的生态环境。据了解,每条河流一定范围内都有一个正常的底栖生物的构成,福寿螺入侵后大量繁殖,“原住民”生存能力与福寿螺相比较低,难以抵抗,水生生态环境的平衡就会被破坏,原本的生物多样性也会被破坏。

  治理

  以人工打捞为主

  据了解,前些年无锡就发现过福寿螺的踪迹,后来也不时能看到其身影,但是都没有造成危害。福寿螺喜欢水流平缓、水草丰茂的水域,因此湿地、稻田等就成了它们的最爱。从湿地管理部门也了解到,每年夏秋季,他们都会安排工人对福寿螺进行打捞,防止其泛滥:“要彻底灭绝掉很难,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进行人工打捞,把福寿螺数量控制在不影响环境的范围。”

  是否有更生态的办法?

  谢决明告诉记者,想完全灭绝福寿螺堪称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他建议可以引进一些福寿螺的天敌,以此来将福寿螺的危害降低到可控范围。当然,他也提到,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然可能会导致福寿螺没有治理掉,反而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入侵物种。

  市农技专家表示,福寿螺防控是一项长期工作,除开展专业防除外,还需要适当加强水域生态控制,同时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探索长效化控制技术,才能全力压低福寿螺发生基数。“外地有用做鱼虾饲料来治理福寿螺的,我们也在试行类似的方法,不过是用水蛭。”市农业农村局专业人士解释,因为在没有福寿螺时,水蛭的食物就是螺蛳,所以用水蛭食用福寿螺的想法在人工控制的前提下是可行的,有部分地区已经在试行。 (晚报记者 甄泽 张颖/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