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蔡佳/文 蒋晓波/摄)昨日,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无锡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无锡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使城市每一片森林拥有专属守护者,按照时间安排,12月底前将建立起一套高效运行、科学监管的市、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制体系,届时将有1000多名“林长”上岗,为无锡山水守绿增绿。
无锡拥有丰厚的森林资源“家底”。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林地面积100余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53.95万亩,林木覆盖率27.8%,全市共有湿地10.75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5%。如何守护无锡的生态底色,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具有无锡特色的林长制应运而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林长制是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林长,其他负责同志担任副林长,构建市、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体系,实行分区(片)负责、网格化管理,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属地责任的制度,以实现增加森林蓄积量,保持森林覆盖率和林地保有量稳定,防控森林火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范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有了林长制,保护森林不再是林业部门单打独斗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湿地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明确建立林长制工作部门协作机制,发改委、公安、生态环境、市政园林等20个部门联动、凝聚合力,让森林资源保护从林业部门唱“独角戏”到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合唱”。随着年底1000多名“林长”的上岗,届时每片林区都将有对应“林长”,加上目前全市已有的1700多名护林员,森林资源保护将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全链条、全域覆盖新模式,以最严制度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森林资源的保护离不开“智慧”的加码。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计划搭建“5G+森林防火”和“智慧林长”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实现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助力林长制“智慧升级”。在智慧监管体系的加持下,今后滥伐盗伐、非法占用林地、森林火灾等都将被“动态+实时”监控,大大提升林业行政案件和自然灾害处置效率。
林长制的核心是“林”,关键在“长”。随着林长制的推行,未来全市林地、湿地等生态用地将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质量也将大幅度提升。按照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将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万亩,抚育森林15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各类自然保护地及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得到全面保护。同时,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8%以下。
关注
“林长”是个什么“长”?
在全面落实中办国办,省委、省政府意见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无锡实际,《无锡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无锡特色的措施和要求。
“林长”的主要任务包括严格森林资源保护,推进林业生态修复,提升森林经营质量,科学防控森林灾害,提升科技支撑水平,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严格林业综合执法,加强基层能力建设。
具体来看,市级总林长、副总林长负责组织领导全市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承担全面建立林长制的总指挥、总督导职责。各级林长负责本辖区内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围绕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主要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组织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研究决定林业发展重大事项,依法全面保护森林资源,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组织森林防灾救灾,强化林业行政执法;协调解决林长制推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督促检查、绩效考核,强化激励与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