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甄泽)不久前,滨湖区司法局一名法援律师收到了来自一法律援助案件当事人家属的锦旗,他们是军属。在送锦旗之前,远在西北戍边的军人小陈还手写了一封感谢信,其所在的解放军某部也特意向无锡市委、市政府发来感谢函。
事情得从2020年上半年说起,市民陈某在宜兴不幸遭遇车祸身受重伤,在重症监护室内昏迷不醒,而肇事者及保险公司仅仅愿意支付21万元。由于陈某的儿子小陈远在西北戍边,女儿尚年幼,妻子文化水平不高,陈某赔偿事宜始终无法得到解决,面对高昂医疗费,陈某家人深感无助。
去年7月份,小陈所在的部队向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来请求援助的公函,经与滨湖区司法局联系沟通,指派江苏迅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凝帮助解决小陈一家纠纷问题。在了解到陈某妻子为节省开支,每天只吃白粥咸菜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董正凝自掏腰包为她充了餐卡,交代护士每天为她订餐。
董正凝介绍,交通肇事案件中,受害人家庭常常会因此一夕致贫,面临着时间紧迫却无钱救治的困境,而肇事司机也因经济水平有限而无法承担巨额赔偿的现状,如何设计出既能有效争取最大限度赔偿款又能使双方接受的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最终经过协商,确定了一份赔偿方案:除去此前已垫付的医疗费15万元,肇事司机再赔偿陈某60万元,这笔钱分三次支付完毕,调解协议签订后支付15万元,2020年12月31日前再支付15万元,2021年12月31日前支付15万元,2022年12月31日前支付15万元。
据了解,方案确定后,陈某一家其实还存有疑虑,毕竟后续医疗费支出如何并不确定,而且肇事司机存在抵触情绪,也让他们有些担心。对此,董正凝进行了细致分析,若接受调解方案,该案即可结案,陈某可先获赔保险款72万和赔偿金15万,不仅能够覆盖全部治疗的花费,还能结余一部分费用用以康复和陪护,可较大地缓解经济压力,且后续款项因有担保,司机按约履行赔偿的可能性大为增强。而如果拒绝调解,不仅在结案之前拿不到赔偿款,肇事司机被判入狱后偿还能力更差,即使胜诉也可能拿不到赔偿款。随后,董正凝将相关案情和利弊分析以公函的形式报告给小陈所在部队,让部队领导在掌握情况后,帮助承办律师跟家属阐明利弊,劝说他们接受最有利的方案。
经过多方劝说,陈某一家接受了这一方案,顺利达成调解。记者了解到,“拥军优属”是滨湖司法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已成立了5个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深入开展“送法进军营”“法律援助进军营”等一系列法律拥军活动,先后为驻军官兵举办法律讲座20余场,解答法律咨询1300人次,赠送法律书籍两万余册,为部队培养法律骨干600余名;在部队受理法律援助9起,帮助部队和军人军属解决涉法矛盾纠纷3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