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让人最暖的记忆,不仅有美食、美景、美物,更重要的是因爱与善良而闪闪发光的普通人。2021年,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本报等40多家媒体启动“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从6月中旬启动以来,经过读者等多方推荐,晚报记者连续报道爱心人物,我们将从中选出10人成为本年度的“最美家乡人”,并在无锡观察App上发起投票,期待市民共同参与。
有情的他们,用光芒闪耀的瞬间打动人
在“最美家乡人”启动的第一天,外卖小哥朱郑江就闯入了记者的视野,他在清宁大桥上机智救下欲跳桥女子。这一瞬间,小哥成了最令人赞叹的救人英雄。而家在协民社区的顾富梁则在今年9月救起了两位在蠡湖边拍照不慎落水的女士,尽管救人的过程很惊险,但他表示自己是“凭良心做事”。
在马山太湖北闸,脸被晒得黝黑的陈相华是一名普通的蓝藻打捞队员。每天在水面打捞,就是他的高光时刻,他坚守在防御蓝藻的第一道“大门”前已整整14年。在河埒社区,不离不弃,用爱照顾丈夫24年的陈洁,还兼当社区志愿者,奔波在防疫、普查一线,让人看到一名弱女子的担当。爱管闲事的龚月娣则是北桥社区月秀东园小区的志愿者,她把没有物业的失管小区打理得井井有条,为邻里们创造美好家园。
有梦的他们,用光芒四射的善良传承爱
今年10月,63岁的陈瑶用一场个人演唱会惊艳了无数同龄人。她是个原本连简谱都不识的门外汉,用心学习几年,成为能用多国语言演唱艺术类歌曲的高层级业余歌者,并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演唱,让人感受音乐之美,也看到了另一种人生可能。而另一位怀揣着田园梦的高红,则在业余时间摸索为水蜜桃设立甜度标准,让更多消费者吃得明明白白,也希望以更精准的“无锡甜”示人。
没有收入来源,靠着寒暑期打工的收入到偏远地区支教的邹志鹏让人看到了一份坚持,他这14年让无数孩子看到大山外的世界,用知识帮他们改变命运。荀梅京剧传承艺术团的一群京剧爱好者则把京剧之美带到学校、社区、景点,让更多人了解国粹文化。88岁的周美芳和老伴一起签下捐赠遗体证书,希望能为后人造福。新吴区南塘社区副主任万晓燕则收留了一名身世坎坷的女孩,把她从别人眼里难以管教的孩子带成了一个阳光女孩,让人看到爱的流淌与传承。
有爱的他们,用光芒温柔的暖意聚拢人
在宜兴,53岁的周庆联登上了“中国好人榜”,个人捐助助学金额累计超过150万元,个人捐助结对学子36人,并成立“壹家壹”公益社,带动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员跟随他公益助学。在锡山区安镇,有一支70多人的先锋义剪志愿服务队,不仅每周都组织社区公益理发活动,还不定期参加各类防疫值勤、环保活动、灾难救援等,成为拿起剪刀是“托尼”,放下剪刀能“托你”的百变团队。
在惠山区玉祁街道,一群聋哑兄弟舞动的“中国龙”声名远扬,这支无声的舞龙队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祁龙舞”第四代传承人吕武带领下,展现了特殊的力量。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窦正满完成了创业,还带动了战友就业、建立水上义务搜救队、帮扶困难人群。“葡萄哥”吴维良吴歌唱得好、葡萄种得好,更带动了一支200多人志愿队伍服务乡里。80后“桃农姐姐”吴晓波从大学生变身农人,创立合作社,带动更多人致富,成为“诚实守信江苏好人”。95后年轻人唐顺涛则通过助农直播,让基层政府平台的公益项目“益起飞”,从而被更多人看见、知道。
谁能代表城市那束温暖的光?
在家乡的热土上,这些散发着光芒的普通人无处不在。本届“最美家乡人”的评选主题为“最美人间烟火,最暖身边你我”,寻找并奖励家乡的烟火气里那些因爱与善良而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评选关键词为“光芒”。这份光芒,源自心中善良,也源自对家乡的爱;这份光芒,成就了自我,也温暖了家乡的大街小巷。
投票时间为11月19日12时至11月29日12时,可以下载“无锡观察”客户端,为你认可的最美家乡人进行投票(每天可投一次),本报将结合专家组评委的投票,从18位候选人中选出10位。这十人中还将选取二名,代表无锡角逐全国最美家乡人的评比。
(晚报记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