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动车为主流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带来绿色出行的同时,充电问题也日益为人关注。
本报昨日A3版文章《充电桩,想说爱你不容易》提出的四个问题“燃油车占位造成‘用不了’”“超充点太少让人‘等不起’”“家用充电桩想装‘装不了’”“充电桩后期维护‘跟不上’”,说出了当前充电桩建设存在的问题,也道出许多电动车的充电困境。人们常说的电动车的“里程焦虑”,也由此而来。充电桩之于电动车,犹如加油站之于传统油车,充电困难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拿出针对性的方案。燃油车占位,首先是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如今各地都在想办法增加停车位,让现有停车位得到更充分地利用,缓解这一问题。超充点太少、充电桩后期维护问题,有技术标准的问题,也有布局规划的问题,随着技术标准的统一,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使充电桩布局更合理,同时要求相关企业尽到维护的责任。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安装家用充电桩才是解决充电问题的根本方法,这涉及许多方面。新建小区问题不大,但对很多老旧小区来说,业主固定停车位都无法保证,安装家用充电桩就无从谈起。外地有探索建设社区公共充电站,这对解决不具备建家用充电桩的小区的电动汽车充电问题,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还要多管齐下,从城市规划、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统筹考虑。
日前,工信部启动了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从另一个路径寻求解决电动车充电问题,在充电桩建设存在许多现实问题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思路。(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