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天下

欧洲多国现奥密克戎毒株

专家呼吁全球“疫苗平等”

  11月26日,人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圣诞市场经过一处防疫提示牌。 (新华社)

  欧洲多国27日通报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或疑似病例,进一步加剧对这一新型变异毒株传遍全球的担忧。26日至27日两天内,已有不少国家针对最早报告新毒株的南非及其周边数国实施跨国航班和旅行禁令,希望将这一可能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新毒株隔绝于国门之外,但英国报告首批“奥密克戎”毒株确诊病例后,德国、捷克、荷兰等欧洲国家发现相关疑似病例。

  新毒株潜入欧洲

  新毒株已潜入欧洲。英国卫生部27日确认,英国境内发现两例“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患者曾到南部非洲地区旅行,现已被隔离。比利时政府26日率先宣布确诊一例境外输入的“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是一名年轻女性,未接种新冠疫苗,从埃及经土耳其回到比利时。

  荷兰卫生部27日宣布,26日从南非约翰内斯堡飞抵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两个航班上共计61名乘客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正在分析病毒样本,以确认是否为“奥密克戎”毒株。德国黑森州政府27日宣布,一名从南非返回的旅客疑似感染“奥密克戎”毒株。

  以色列卫生部26日也宣布该国发现首例新型变异毒株感染者以及两名疑似感染者。以色列政府当天召开紧急会议,宣布非洲中部和南部地区所有国家为“红色区域”,禁止来自这些国家的人员入境,该决定立刻生效。上周已经从这些国家回国的以色列人,要立刻开始在酒店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

  以色列总理纳夫塔利·贝内特表示,将从29日凌晨起,禁止所有外国人入境。以色列由此将成为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以来,全球首个完全向外国人关闭边界的国家。

  贝内特在一份声明中说,内阁针对疫情召开会议,作出这一决定。禁令将执行14天。以色列政府希望能在此期间确定现有疫苗预防新毒株感染的效果如何。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说,尽管美国尚未检测出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但鉴于这种病毒表现出的高传播性,“如果奥密克戎已经存在于美国”,他“并不吃惊”。

  现有疫苗能否抵御?

  欧洲疾控中心主任安德烈娅·阿蒙说,人们对于这种变异毒株的传播性、疫苗的保护力、重复感染的风险等仍不清楚,现阶段必须积极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以争取时间。阿蒙建议,首先必须缩小免疫力差距;第二应考虑为所有成年人提供加强针;第三要加强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戴口罩、远程办公、减少使用公共交通、确保室内通风以及卫生措施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南非官员托比·弗里克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南非目前新冠疫苗供应充足,但如何尽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挑战,希望与南非卫生部和地方政府协作,同时争取私营企业支持,通过协调冷链运输和设置流动疫苗接种点实现这一目标。

  曾主导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与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疫苗的英国科学家安德鲁·波拉德说,现有疫苗应该能够抵御新毒株,但具体情况得等今后几周获得更多研究数据后才能厘清。他27日告诉英国广播公司,他认为新毒株“极不可能”重演德尔塔毒株迅速传播的情况,且相信针对新毒株的疫苗可以“非常迅速”地研发出来。

  德国病毒学家乌尔丽克·普罗策告诉德国广播电台,新毒株可能加快新冠病毒传播,公众应尽快接种疫苗加强针,以增强抗体水平。

  推动全球“疫苗平等”

  公共卫生专家指出,新毒株出现,反映部分发达国家囤积疫苗的恶果,凸显推动全球“疫苗平等”对尽早遏制疫情的重要性。

  过去两天内,全球多国不顾世卫组织反对,宣布对南非及其周边国家实施旅客和航班入境限制等措施。英国是较早宣布对南非等国旅行限制的国家之一,27日宣布将更多非洲国家列入旅行限制名单,并加码防控措施。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英国将要求所有入境者在入境后两天内接受新冠病毒检测并自我隔离至检测结果呈阴性。疑似奥密克戎感染病例的接触者,不论是否接种疫苗,都须自我隔离10天。此外,英国将严格要求民众在商店、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戴口罩。

  约翰逊说,为英国政府作疫苗政策顾问的科学家团队呼吁加快疫苗接种进度,包括扩大加强针接种范围、缩短第二剂疫苗和加强针之间的间隔等。

  不少公共卫生专家指出,新冠病毒新型变种的出现反映出发达国家囤积疫苗导致全球疫情迟迟不能结束的问题。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实验医学教授彼得·奥彭肖说:“病毒变种出现的一个关键因素可能是世界部分地区疫苗接种率低。”

  与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共同推动全球“疫苗平等”的全球疫苗与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塞思·伯克利说,新冠病毒新变种不断出现导致疫情迟迟不能结束,而实现“疫苗平等”是防止更多新变种出现的必要一步。

  “只有当我们能够保护世界上所有人口,而不是只保护富有的那部分人,我们才能避免新变种出现。”

  (新华社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