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接地气 有活力 聚人气

打造网信普法“无锡样板”

  《无锡市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21)》显示,近年来我市网民规模呈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市网民规模达604.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80.9%。随着网民数量增多、结构多样化,如何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成为网信普法工作的“新考题”。

  今年以来,我市在拓展普法阵地、创新普法载体、丰富普法内容、畅通公众参与渠道等方面巧思妙解,打造出兼具无锡特色与网络特色的普法新样板。在中央网信办召开的《网信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起草工作座谈会上,无锡市作为全国地级市唯一代表参会,相关普法做法受到肯定。市委网信办网管处负责人作为全国网信系统唯一代表被推选为“2021年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候选人。

  网信普法“接地气”

  家门口拉拉家常普了法

  上网时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哪些网络信息暗藏“陷阱”,遇到有害网络信息该咋办……对于惠山区洛社镇张镇桥村村民王阿姨来说,这些题目都是“送分题”。在该村,像王阿姨这样的安全、文明上网“知识通”不在少数。他们获取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的场所大多是在家门口。

  今年3月起,张镇桥村开始试点网络普法宣传新模式——在小区楼道口、村民议事厅、小游园等村民每天都会接触的场所内,通过网信普法漫画故事、知识问答等形式,向村民普及文明上网守则、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网络有害信息识别与处置方法等,村民每天出门、回家、健身、遛娃等时间都能看到,耳濡目染间,学会如何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学法过程中,一些村民还志愿加入网信普法工作中。目前该村已组建了一支由100名网信普法楼道长组成的流动普法队,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向邻里乡亲拉家常式地普法,村民们听得进、听得懂也记得住,形成了“100→N”的辐射效应。

  “我们村常住人口1.3万多人,其中近五成在50岁以上,他们刚接触网络不久,防范意识和能力不高,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张镇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玲说,“以往村委会入户走访时,每年都会接到多起村民遭遇电信诈骗的反馈,自网信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还没接到一起。”

  线上线下阵地同步拓展 普法覆盖面持续扩大

  张镇桥村网信普法新模式,打通了网络普法在线下的“最后一米”,这种依托场地优势、人员优势、氛围优势开展网信普法的做法,受到中央网信办相关领导的肯定,也给基层网信普法工作提供了参考。

  目前,江阴市、锡山区、滨湖区、新吴区等市(县)区根据辖区特色及居民需求,分别选取社区,试点设立网信普法阵地,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学法。

  除社区外,我市通过打造网信普法主题书店、餐厅、游船、特色小镇等,持续扩大网信普法线下阵地,为群众营造“沉浸式”学法的环境和氛围。

  与此同时,10多家省、市新闻媒体,在其报纸、电视、广播、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开设网信普法专栏(专题),通过以案说法、权威解读等形式,普及防范电信诈骗、套路贷等网络安全知识及《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普法内容还通过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深度传播,形成了融“声、屏、报、网、端、微”于一体的全媒体网信普法宣传集群,在我市基本实现了网络延伸到哪里网信普法就能覆盖到哪里。

  内容丰富更新潮 网信普法精准有效

  不断扩展线上、线下普法阵地的同时,各基层地区部门为进一步提高网信普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结合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推出了形式丰富、内容新潮又有趣的普法原创产品。其中包括:借助节日庆典、本地民俗活动等,推出具有无锡特色的网信普法广播剧、舞台剧等;以网络普法卡通形象“锡小朗”为主角,结合电信诈骗、套路贷、网络谣言识别与举报等案例制作的网信普法故事绘本、海报、动画视频、微信表情包等。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未成年人,棒棒糖童话剧团、网易无锡特别推出普法儿童剧《网络反击战》、手绘漫画《吴小清和锡小朗》等普法原创作品,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趣味学法;“双减”背景之下,我市网信、司法部门、社会组织联合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司法宣传进校园、“清朗相伴网润童心”课后服务等网信普法主题活动,帮助青少年更好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我市还策划出版了全国首本青少年网络普法教育读本《清朗e同行》,该书结合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上网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卡通动画人物,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空间正确交友、学习、保护个人信息以及拒绝网络暴力、防止沉迷游戏等。该读本已被无锡市教育局推荐为我市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的课外网络普法读物。

  扩大“朋友圈” 增添“生力军”

  推动清朗网络空间共建共治共享

  为持续扩大网信普法“朋友圈”,推动清朗网络空间共建共治共享,今年以来,全市2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合作,构建起党委政府主导,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主流媒体等多方合作参与的宣传活动组织模式;依托无锡市网络清朗志愿者联盟,凝聚了一批热心公益普法的专兼职普法人员,常态化开展网络普法活动,带动更多网民参与其中。

  为进一步畅通网民参与渠道,今年6月,无锡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与去年上线的无锡市互联网违法和有害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强强联合”,实现公众对于谣言等有害信息的“一键举报”。同时,两大平台汇聚全市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形成传播矩阵,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典型案例、以案说法等方式,帮助网民提升网络有害信息的识别与处置能力,提高网民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便捷性。

  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近期通报的“净网2021”专项行动典型案件中,我市查办的“张某某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入选。该案正是在热心网民积极参与、我市两级网信及公安部门多方联动下成功侦破的典型案例。

  “网络普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政府、互联网企业、网民、律师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此项活动,让全社会知晓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为营造无锡清朗网络空间贡献力量。(晚报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