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个世界上有个和我‘一样’的人,我一定要救他(她),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来说只是一件小事。”12月2日,坐上前往泰州市人民医院的车前,张凯对记者这样说。生于1994年的张凯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12月2日下午住进泰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干细胞采集,救一名只有7个月大婴儿的生命。他是无锡市第72位、江南大学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张凯是个“热血”青年。自18岁上大学后班里组织献血活动献了第一次血后,他逛街时看到有献血车就上去献血。9年来,张凯已累计献血13次,献血量达到4800毫升。2018年,张凯成功加入中华骨髓库。“献血、加入中华骨髓库,我想着如果有朝一日能救人就太好了。”他说。
10月18日下午张凯刚做完实验,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对方说,我和一位病人配型成功了,问我愿不愿意捐赠造血干细胞。我第一反应是,这是个诈骗电话吧。”回忆起那个下午,张凯笑着介绍,“我在电话里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沟通后确认这件事是真的,立即答应了。”不过工作人员提醒他不要这么快答应,还需取得家人、爱人的同意。
当张凯告知父母、女友情况时,他的母亲和女朋友震惊之余都选择支持他的决定,没想到父亲却极力反对。“我爸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我身体,第一次我俩在电话里起了争执。后来我和我爸反复多次解释,这才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张凯告诉记者,父母同意他的决定后没再多说什么,前几天用微信给他转了些钱并叮嘱他,他们不在他身边不能为他做什么,让他吃点好的补补身子。张凯坦言,看到这条微信他感动了很久,“从2020年春节后我就再也没回过家,父母远在山西,一定很担心我。”女友也担心张凯的身体,决定请假全程陪护来支持他。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确定张凯与一名7月龄患重症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尤其是得知对方还是一个婴儿,张凯更坚定了捐献的决心。导师得知他的决定后很支持,特地给他放了假。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为张凯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欢送仪式,学院党委书记傅莉莉为他送上鲜花并再三叮嘱道:“在泰州有任何事情都和我们说,我们来解决。”张凯背着装着电脑、文献资料的包走出校门时,等在校门口的女友立即送上了拥抱,与他一同坐上车同赴泰州。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