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甄泽 实习生时尚)日前,驻锡山法院人民调解员华小勤调解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特别的是,整个调解过程,当事双方之间并没有见面,而是在线上完成了整个调解过程。
2020年7月,深圳某科技公司通过行业内QQ群找到无锡某轴承公司,准备向无锡公司采购轴承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洽谈,深圳公司在8至9月分数次与无锡公司签订“电子”合同,采购了价值16万元的品牌轴承。
这家深圳公司收到货物后,将轴承安装到电机中供货给上游厂商,但是再之后却发现部分批次存在质量问题。经过调查,发现质量问题是因为无锡公司提供了非正品的轴承所导致的。为此,深圳公司要求退回价值6万余元非正品轴承,还要无锡公司赔偿损失1万元。
无锡公司在网上确认了深圳公司的要求后,双方在货物退还方式、剩余货款结算等方面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于是,深圳公司在2021年10月通过江苏移动微法院将争议起诉到锡山法院,一直是“网友”形式的两家公司继续不见面的传统,在线上开始纠纷处理。
立案后,案件由驻锡山法院人民调解员华小勤处理。在了解矛盾经过后,华小勤介绍,其实双方争议的焦点并不是退货和赔偿金额,而是两家公司都“嫌麻烦”,希望能够一揽子解决货物退还和余款结算等一系列后续问题,这已经超出深圳公司诉讼请求的内容了,而且退货需要从深圳运输到无锡,结算也需要双方对账,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于是华小勤咨询双方,是否愿意延长调解时间,由其来解决后面的全部事宜。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双方的同意。今年10月22日,双方进行对账;11月11日,对需要退回的货物进行查验;11月15日,对退货的运输与接收达成一致意见;11月26日,货物退回无锡公司;11月30日,双方同意扣除未结算货款后,无锡公司向深圳公司退还2.4万元……在华小勤的主导下,双方的争议一个个得以解决。12月7日,通过江苏微解纷程序,华小勤组织双方代理人达成了最终的调解方案。就这样,两家公司从交易到产生纠纷,再到最后解决纠纷,均是在线上解决。
近年来,全市法院依托互联网,着力打造通办诉讼全程业务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以锡山法院为例,2021年以来共受理网上立案申请1122件,受理律师服务平台立案申请228件,互联网开庭46件;通过江苏微解纷受理调解案件4660件,诉讼服务经历“让人跑”到“让数跑”的转变,让老百姓用指尖就能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