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共享单车违停,10天查到近600例

大数据平台开出“首张罚单”

  “我接到短信通知就过来了,都怪自己赶时间,停车时候太着急了,没有注意到车子不在电子围栏内。”昨天上午,多位市民都是接到短信通知,来到滨湖城管办案窗口办理共享单车违停处罚。12月,无锡持续加大共享单车违停查处力度。除违规停放现场开罚单外,利用大数据查处共享单车违停的相关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中,近日更成功利用大数据处罚了违停车辆全市首例案件。

  近期,无锡针对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联合哈啰出行、青桔单车根据大数据线索查实查证违规停车行为,系全省范围内首次。

  大数据精准锁定违停者

  记者获悉,本月起截止到10日,查拍违停共享单车二维码就有595个,这些数据已批量上传到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平台查询当时的单车使用者信息,进行处罚。“利用大数据查处的首例处罚,在12月10日完成。”滨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王昊表示,当事人赵某于当天13时44分,接到了滨湖城管的短信通知,被告知其于12月2日存在未按规定停放非机动车的行为。接到短信后,赵某便立即赶往办案窗口进行处理,缴纳了20元罚款。现场,执法人员向当事人解释了非机动车停放的相关规定,并向其确认了现场照片等证据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仅当天下午滨湖城管利用“大数据”成功办结了3起共享单车用户违停案件,其中1起是“非接触性执法”。

  王昊告诉记者,被查处违停的共享单车用户,几乎都是赶时间、没注意、太着急,违停地点均是路口。比如,12月10日查处的案件分别在太湖大道路口、建筑路工业设计园门口以及青祁路展西路路口,“有趣的是,很多用户都会问,你们怎么找我的?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我们现场查处到违法车辆后,立刻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找到最后的车辆使用者,大数据时代并非难事。”

  “一拍二调三查处”

  大数据查处的方式,快捷准确,但也有人担心数据会出错。哈啰单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一位无锡用户每天都在违停,持续了1个月的时间,罚款费用还挺多,公司一度以为是大数据出了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城管队员线下联合调查了。又比如,由于上一个用户使用完车辆后,并没有停入框内,下一个用户扫码使用车辆时,会发出警告,如果继续使用就可能被处罚,用户往往只能停止使用。

  滨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胡乘风表示,利用“大数据”查处共享单车违停,简单来说,就是“一拍二调三查处”,拍照取证后,执法部门将二维码信息提交给单车公司,单车公司在其数据库内调取对应的违停车辆使用人信息,通过使用时间节点进行筛选,最终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胡乘风强调,希望用户引以为戒,侥幸心理要不得,一定要按照规定,有序规范地停放共享单车。

  创新举措纠正违章停车行为

  记者采访中获悉,最初,对违停共享单车的处罚主要是清理暂扣,但此举消耗城管部门大量人力物力。为便于管理,滨湖区城管率先尝试从采用电子围栏技术到加强政企联动,在全市率先推出共享单车“0530响应标准”,即接到通知指令5分钟内响应,30分钟内到达指定地方,60分钟内完成清运,整治效率全面提升。胡乘风表示,目前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可算是“全域覆盖”,在用车高频次地区、主次干道可停车区域“应划尽划”,“电子围栏”精准度全面提高,单车入框误差率已从15%降低到3%。

  12月1日起,滨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启动对违规停放当事人处罚,对个人在“电子围栏”外停放实施20元罚款。同时也落实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公司的处罚,如发现单车运维公司长期存在投放、维护不规范等情况,执法部门将对管理不到位的行为进行处罚。

  (晚报记者 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