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东绛实验学校小学部在“廷弼农耕园”开展了“萝卜节”“红薯节”系列活动,三年级、五年级同学分年级开展收获萝卜、制作萝卜制品和红薯美食活动。
为传承江南农耕文明,实践“自然课堂”,学校以“农耕”为主题申报了2018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廷弼江南农耕课程”已经顺利结项,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接近结题。“廷弼江南农耕课程项目”立足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以“农耕课程”为研究对象,以“跨学科育人”为研究方向,在课程实施中打破学科壁垒,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学校因地制宜,巧施布局,建设占地3150平米的“廷弼农耕园”。园内栽种有27种江南常见果树,循环种植水稻、油菜、红薯等粮食作物,再现江南水乡的田园风貌,给学生创设回归自然的劳动场域,为开展农耕实践、活动、体验、探究等教育活动提供了多功能课程实践基地,涵养学生品行,研炼学生品格,塑造学生品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建构农耕课程,着力劳动教育
用农耕劳作唤醒“责任担当”。“廷弼农耕园”内开辟“开心菜地”,分配到班,开展“菜地”研学课堂,学生经历从播种、照料、采摘到售卖的过程,实现从种到卖的亲身实践体验。开设校级和年级农耕社团,开展农耕劳动、游戏与烹饪活动。开垦“教师菜地”,指导班级种植。定期举办果蔬爱心义卖活动,让孩子们将辛勤劳动的成果,推向更广大的社会群体,培育学生积极的劳动情感和责任担当。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与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劳作辛劳,学习种植本领,建构以实践劳动为主的、田园实作式的实践性课程。
用主题节日激发“创新意识”。根据时令节气,深挖农耕与德育的契合点,把劳动教育与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设计了以花卉节、草莓节等为主题的12个主题农耕节日,把活动延伸到烹饪、艺术创作、主题活动等成果展示,让主题节日活动锤炼劳动之美,丰富校园活动,建构以整合德育资源为主的、活动悟情式的活动性课程。
用研学课程开展深度学习。筛选形成适合年级开展的“树的世界”“莲花田田”等6个项目,用诵读、吟唱、演算、绘画等方式,将主题研学贯穿于“廷弼农耕”综合实践课始终,开展研究性的深度学习,建构以主题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探究式的研究性课程。
用特色活动彰显“人文情怀”。建构“知、情、行”三个维度目标的“花瓣型课程”,课程实施中,将生物、科学、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融入劳动教育中,实现学科间知识和技能的融合,让课堂特色活动提升学生了解事物的大课程观,是跨学科综合育人的先行先试,建构以主题知识的学科统整为主的、学科融合式的拓展性课程。
拓展实践空间,创新课程评价
拓展农耕实践外延空间,发挥家长资源,让孩子们在家庭小厨房烧菜;在长广溪湿地认树识花、雪浪山观赏植物、超市熟悉鱼类;与龙寺生态园、大浮果园等社会基地合作,建立红领巾劳动实践点。引进社区资源,开展劳动共建,将农耕由校内辐射至家庭、社区、社会,进行全域劳动教育。
农耕课程让学生既关注劳动参与度,又关注行为表现,还关注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学校开发“农耕币”,颁发“农耕小博士”等个人荣誉,评选“农耕金穗班”,使课程评价体系有知有行、有情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