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精神疾病,30多年来由母亲和四个兄弟姐妹照料。男子去世后,唯一的女儿现身想继承他的遗产,遭到叔叔姑姑的一致反对。双方争执不下,闹上法庭。
齐先生曾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上世纪80年代初与陆女士相识结婚,并生育了一个女儿。女儿7岁那年,齐先生和陆女士协议离婚,从此女儿一直随母亲生活,与齐先生甚少见面。
1993年,齐先生被诊断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从此便请病休住院治疗,期间一直由他的老母亲主要照料,四个兄弟姐妹协助照料。2012年,老母亲不慎摔倒受伤,无法再照顾齐先生,于是齐先生的四个兄弟姐妹轮流照顾他,每月定期前往医院看望,并负责他外出看病就医、为他采买生活用品等事项。
2020年,老母亲去世,她留下了一套市值190万元的房产,齐先生继承了其中五分之一的份额,即38万元。老母亲去世后不久,齐先生也去世了,而齐先生继承的这笔遗产,成了他女儿和姑姑叔叔们的矛盾焦点。
齐先生的女儿认为,自己是父亲唯一的女儿,也是法律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理应由她一人继承这部分遗产。叔叔姑姑们则认为,女儿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但她30多年来从未探望、照顾过生病的父亲,没尽过赡养义务,没资格继承遗产。
双方争执不下,叔叔姑姑们将侄女告了。法院审理认为,女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依法有权继承父亲的遗产。但齐先生的四个兄弟姐妹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协助母亲一同照料他,符合法律规定的尽到主要扶养义务的情形,应酌情适当多分得遗产份额。一审判决齐先生的这笔遗产由其女儿和四个兄弟姐妹平均分得,即每人7.6万元。
一审判决后,齐先生女儿不服,上诉至上海一中院。
该案二审开庭后,主审法官认为,四兄妹愿意三十多年如一日,协助老母亲照料齐先生,并在老母亲摔伤后主动承担起轮流照顾齐先生的责任、安排他的后事,说明这个家庭的整体家风是良好的,重亲情也讲感情。女儿三十多年未曾探望父亲,背后或许另有苦衷。
在法官再三询问下,女儿说,自小父母离婚,过着没父亲的生活,是她内心难以磨灭的伤痛。长大后,母女两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好,加上结婚生子后,平时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孩子,实在无力再承担起照顾患病父亲的责任。了解情况后,法官开始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劝说女儿认识到叔叔姑姑们照料齐先生30多年的辛劳,另一方面,劝说叔叔姑姑们体谅侄女这些年来遇到的诸多实际困难。渐渐的,双方态度都有所软化,同意就遗产继承问题进行调解。
最终,上海一中院调解确认:齐先生从老母亲处继承来的五分之一房产由四兄妹继承所有,各占四分之一份额;齐先生的四兄妹给予齐先生女儿房产继承折价款7.6万元;齐先生与大弟弟共同所有的动迁房,产权归大弟弟所有,大弟弟给予其他三位兄弟姐妹和齐先生女儿房产继承折价款各15万元;齐先生丧葬补助费2.5万余元归其女儿继承所有。 (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