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可供市区人口127天口粮,“吃穿用”一应俱全

无锡开建巨型“应急包”

  应急储备中心

  成品粮低温仓

  原粮仓

  本报讯 (晚报记者 袁晓岚)一旦发生洪涝自然灾害或是发生疫情,市区市民“足不出市”127天的口粮不成问题。昨天,筹备一年的无锡市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服务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这里“吃穿用”都一应俱全,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疫情,除了粮食外,还可从该巨型“应急包”调集帐篷、棉衣、棉被、救生艇等救灾物资,供应口罩、隔离衣、测温枪等医用防疫物资。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还建有停机坪,紧急情况下可用直升机调集物资。

  据了解,目前无锡国有粮食仓储57个点、94万吨仓容,比较分散。由于仓型和工艺较老,无锡迫切需要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粮仓。作为2021年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无锡市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服务中心项目是我市重点民生保障项目之一,同时也纳入了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计划。无锡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薛钦介绍,无锡市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服务中心主要分为原粮仓储区域、成品粮储备区域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库等三个区域。用于储粮的智能化“粮仓”功能较全:既有普通的散粮仓,也有成品粮仓;既有常温仓、也有低温仓。原粮仓主要储备小麦、稻谷等原粮储备;而成品粮应急储备库,主要是放大米。一旦市场发生紧张情况,会第一时间投放到市场,满足市民的需要。

  应急物资储备库建成后,主要储备通用的救灾物资以及防疫物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我们会把帐篷、棉衣、棉被、救生艇等用于救灾。”薛钦告诉记者,防疫物资则包括口罩、隔离衣、测温枪等医用防疫物资。这里“科技范儿”十足,工艺上有国内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如原粮仓房在技术上主要突出“绿色保粮”、管理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化”。应急物资储备库采用最先进的码垛机这种全自动、货架式的堆放方式,整个设施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出于应急的考虑,成品粮应急储备库建在靠近黄山路的区域,选址相对独立。应急物资储备库还将建停机坪,遇到突发事件时能第一时间将储备物资调运到需要的场合。项目建成后,将与现占地353亩的无锡粮食科技物流中心一期连成一体,形成占地464亩,集粮食仓储、物资储备、粮食物流、粮食加工、市场交易、信息化服务、质量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物资保障平台和综合型科技物流园区。建成后整个仓容可达22万吨以上,可满足无锡市区人口127天的口粮供应。

  据介绍,该应急保障服务中心将于2023年3月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无论是规模、技术还是设备、功能、物流效应等,都处于全省前列。

  项目简介

  散装高大平房仓: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双层顶自然通风屋面架构工艺及横向通风和充氮低氧保粮技术。该仓型气密性好,有利于减缓仓内粮温上升速度,可实现准低温储粮保管,达到绿色储粮目的。

  架空式平地多出口双层顶浅圆仓:单仓内径达24米,装粮高度24.5米,单仓仓容为8300吨。该仓型工艺灵活,可做到完全机械化操作。仓顶采用双层顶,在仓上层形成空气夹层,可实现防潮隔热。

  成品粮低温库:目前国内第一个采用提升机+穿梭车为组合的全自动专门成品大米存储仓储设施。利用密集型货架存储及“码垛机器人”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实现高度空间利用。

  物资储备仓库:是我市第一个以突发应急救灾类生活物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物资等为主要存储内容的现代化的大型物资储备仓库。

  应急服务中心:主要用于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调度、指挥以及库区职工办公、培训、教育、党建、财务结算、应急值班等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