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
坊前实验小学六(13)班
锡报小记者 闵慧玲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向来被人们称为“礼仪之邦”。
好久没坐公交车了,上周和妈妈坐公交车去市里。在公交车站,我看到人们戴好口罩,耐心等待,没有喧闹声。车来了大家有序上车,刷卡或投币,年轻人看到老人上车主动让座。我看到后,心里暖暖的,为我们无锡的公共礼仪竖大拇指。
一个城市的公共文明礼仪是建立在个人修养之上,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则影响自身形象,大则影响社会。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本。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做文明市民,为美丽无锡增光添彩!
(指导教师:徐涛)
学做白馒头
坊前实验小学三(7)班
锡报小记者 陈苡可
双休日,我跟爸爸学习制作白馒头。
开始制作馒头了,爸爸把准备好的面粉倒入大碗中,加了一点盐。我有点疑惑,爸爸告诉我加盐可以使馒头更加筋道。接着,我把发酵水顺着筷子一点一点地和入面粉中,直到面团呈棉絮状。我使出了“洪荒之力”,把面在碗里来回搓揉,不一会儿,我双臂感觉到了酸疼,额头也冒出了汗珠。爸爸看我满脸通红,告诉我要借助掌心力量向内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面团揉成了爸爸所说的“三光”:手光滑,面光滑,碗光滑。
接下来就是等面团发酵,过了一个多小时,我揭开了覆盖在上面的保鲜膜。奇迹出现了,刚才的小面团变成了一个比原先胖了一倍的大面团!用手轻轻一撕,里面形似蜂窝。我把面团揉成了长条形状,切成了大小均匀的7小份,再利用手指边缘把每一份整理成椭圆形,然后放到打湿的笼布上,冷水上锅蒸20分钟。看着馒头一点点变大,真是太神奇了!
(指导老师:朱红)
公交车上的一课
坊前实验小学四(8)班
锡报小记者 徐熙婷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
周末我和妈妈准备去新华书店买书。在上公交车时,车上的座位都有了人,整个车厢像个沙丁鱼罐头。站了两站,终于有个空座位了,我立刻一屁股坐下去,感觉舒服极了。这时一位老奶奶上车了,朝我面前走来。我刚想站起来让座,妈妈就制止了我:“到新华书店还有好多路呢,让了座以后挤在人堆里多累啊。”我犹豫了,挤着的滋味真的不好受。但是我看着老奶奶靠着座位,一手直撑着,紧握扶手,用力抵抗着拥挤。我坐不住了,赶紧站了起来,把那位老奶奶扶到了我的座位上坐了下来。老奶奶向我说了声“谢谢”,那一刻,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刚到站下车,妈妈就对我说:“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这次你却给我上了一堂课,下次我要跟你学习才对!”
(指导老师:朱维霞)
文明礼仪在身边
坊前实验小学五(13)班
锡报小记者 许宸熙
讲文明,懂礼貌,是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六个字。那什么样的行为算是文明行为呢?
我想起不久前身边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中午,我和妈妈去一家餐厅用餐,餐厅里到处都是人,我们便和一位带着小朋友的阿姨拼桌了。刚一坐下,旁边的小妹妹就冲着我喊道:“哥哥好。”虽然我不认识她,但是看着小妹妹甜甜的微笑,心里不由升起一股暖意,也回了句:“你好。”小妹妹看着才上幼儿园的样子,只见她不是很稳地用勺子舀着饭,偶尔还有几粒米饭跳出了碗,她立刻用胖胖的手指拈起来塞进嘴里,还时不时跟她妈妈“邀功”:“我很厉害,没有浪费哦!”很快,阿姨和小妹妹先吃完了,只见阿姨收拾了下桌面,端起餐盘,小妹妹则是将椅子向内推了推,虽然看着很费力的样子,可是我却觉得她太可爱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名文明使者: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尊敬长辈,爱惜粮食,体谅父母的辛苦;在学校里做一个好学生,礼貌待人,与同学团结友爱,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立志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指导老师:万秋芳)
最美的风景
坊前实验小学五(9)班
锡报小记者 洪嘉坤
暑假的一天早上,我出去买早饭,刚走出小区门口,就见一辆蓝色的共享单车被一个行人不小心撞倒了。随后,后面的十几辆共享单车也都跟着倒在了一起,而撞倒自行车的那个人却事不关己地走了。我心想:到底要不要把共享单车全都扶起来呢?那么多车,要扶到什么时候啊?还是算了吧,反正也不是我撞倒的。于是,我也就视而不见地走了。
当我买完早饭回来,经过那个停放共享单车的地方时,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弯下腰,吃力地将一辆辆自行车扶起来。她略有些肥胖的身体艰难地弯下,再缓缓直起背。她左手握车把,右手抬车身,然后再扶正,摆放整齐。一辆辆倒下的自行车,在老奶奶的双手下,站成了一条线。我顿时感到一阵惭愧,脸也红了起来。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跑过去,一边扶着剩下的自行车,一边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赶紧回家休息吧,我来扶。”老奶奶微笑着摇摇手说:“小朋友,谢谢你,真懂事,要不我们一起来扶吧。”就这样,路上有一老和一小在摆放着自行车。路过的行人见了,不认识的叔叔阿姨们也都加入了我们。没有人指挥,没有人督促,没有人埋怨,大家一起扶着自行车。虽然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我们满头大汗,但没有人叫苦。不一会儿,一排自行车又整齐地停放在那里,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满足,我心里也仿佛有一颗文明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现在,只要我看到路边的共享单车,就会想起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还有那一群陌生而又熟悉的人,他们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指导老师:马玲)
言谈之礼
坊前实验小学五(10)班
锡报小记者 许晨逸
酷热的暑假里,我和父母一起去了趟六朝古都南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从一件件文物到民国街景,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述说,让我流连忘返。更难忘的是回来后,突然就接到社区防疫通知,因南京疫情,我们得去做核酸检测。
一早,妈妈便带着我赶到核酸检测现场,现场已经有序地排起了蛇形队伍。七月的太阳在八点时分就照得人睁不开眼睛,这是我第一次做核酸,不知道会不会难受,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一想到这么酷热的天气医护人员的艰辛,又默默给自己打气。
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差不多要轮到了,这时前面的一对老夫妻好像遇到了困难,我凑上去一听,这不是我妈妈的家乡话吗?原来爷爷奶奶没有带智能手机只有现金,他们很努力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我赶紧跟窗口的工作人员解释了下,并且用妈妈的手机帮他们支付。爷爷奶奶激动地连声感谢,我赶忙摆手,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连做核酸的时候都没有一点害怕和不适了。
懂“言谈之礼”,在公共场所讲普通话,帮助需要的群体传达信息,是我们每个小学生应该学以致用的礼仪。
(指导老师:贾志静)
二十年后的无锡
坊前实验小学五(11)班
锡报小记者 曹明轩
在闹钟的催促声中,我迷糊醒来,可是看着周围陌生的天花板猛地震惊了:“呀!这是哪儿呀?”一个机器人慢悠悠地走过来:“小主人,你好呀!今天是2041年12月8日,请注意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哦。”哇,我竟然来到了二十年后!
我一路狂奔到外面,第一站,先去看看美丽的太湖吧,看看未来的母亲湖是什么样?但是要怎么过去呢?此时旁边一位小哥哥正看着一块电子显示屏,上面清晰写着“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原来二十年后的家乡,八礼四仪依然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轻轻按下“智慧导游”,系统马上刷脸认证识别出我的身份,连车辆都安排好了呢!神奇的出租车居然没有方向盘,一阵风驰电掣之后,很快就到了太湖边,语音自动报站:“无锡太湖已到站,请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祝您旅途愉快哦。”真是安全、快速、可靠又贴心啊!
来到太湖边,我发现二十年后的家乡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水更净,树更绿了,看着如此美丽的景观,我不禁深深感叹:文明、美丽的家乡靠我们去创造,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践行八礼四仪,让文明与城市发展同行。(指导老师:陈姣)
榜样少年
坊前实验小学五(12)班
锡报小记者 高紫悦
作为新时代小学生,我们要知行八礼,以礼立德。
我班苏含同学助人为乐,同学们都愿意与她友好相处。记得有一次,在我们前往音乐专用教室时,却发现了一个比我们小的同学摔倒在地。同学们都没有在意,直接从旁边绕过。只有苏含同学停下来了,她弯下腰,将小同学扶了起来。“赶紧走吧!”小敏同学急忙对苏含说,“再不走就要迟到了!他会有老师来帮他的!”“不!你先走吧。帮我请个假。我先带他去医务室。”苏含认真地说。只见她蹲下去,背起小同学,用自己并不高大的身躯支撑着到了医务室。
到了医务室,校医诊治后,她还坚持把小同学送回了班级。等她来到音乐专用教室,音乐老师带着同学们为她鼓起掌来。老师说:“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苏含你做得很好!”
遵八礼,懂四仪,人人争做好少年!
(指导老师:冯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