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乐龄 / 广告

冬天腰腿疼 试试点按揉掐拍

  一到冬季,不少老人腰腿疼的老毛病又犯了。这类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病统称为慢性筋骨病,于冬季高发,常表现为身体局部疼痛、麻木、酸楚、活动受限、乏力等。

  今天为大家推荐几个温筋止痛妙穴以及简便有效的外治法,方便大家正确运用中医方法预防冬季筋骨病。

  四穴合用 强筋健骨

  古时多将本病称为经筋腰腿痛,但疾病部位不仅限于腰腿,故现多统一归为筋骨病。

  冬季寒冷,寒邪收引凝滞,气血运行无力,不能濡养筋骨,不通则痛,故表现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素问·生气通天论》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即柔筋以正骨,温通以行血。以温筋止痛为法,犹如寒冬中的一道暖阳,可有效预防、延缓病痛的复发或加重。

  可温筋止痛的穴位主要包括合谷穴、外关穴、神阙穴、足三里穴,取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任脉及足阳明胃经之穴,四穴合用,共奏培元固本、宣通气血、强筋健骨之功。

  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之间,此二指紧贴,于最高处取穴;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于腕横纹上三指宽中点处取穴;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于外侧膝眼下四指宽处取穴。

  颈痛配穴为风池穴、大椎穴,可祛风散寒、驱邪外出;肘痛配穴为天井穴、曲池穴,可调和气血、疏经通络;腰痛配穴为肾俞穴、腰阳关穴,可祛寒除湿、舒筋活络、宜肾健骨;膝痛配穴为阳陵泉穴、犊鼻穴,可舒筋壮筋;踝痛配穴为丘墟穴、太溪穴,可疏肝利胆、滋阴益肾、通经活络。

  酌情点穴 疏经通络

  根据患病部位和穴位位置,可酌情选择点穴法,对局部进行刺激,以疏经通络止痛。

  点穴法是指在穴位上,用手进行点、按、揉、掐、拍等手法刺激,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揉法是揉动时手指的尖端不能离开所接触的皮肤,手指连同皮肤及皮下组织,以穴位为中心,作一小圆形转动,不要使手指与皮肤呈摩擦状态。

  扪法是将手指端深深按压皮肤及皮下组织深部,以感到酸麻胀痛为止。当指端按入时,应逐渐减轻指力,最后停止,每穴3分钟为宜。

  切法是用拇指指甲切按穴位的手法,操作时可用脱脂棉少许,覆于指甲下,防止切伤皮肤。

  捏法是用两个手指对称捏压穴位的手法,可用拇指、食指,也可用拇指、中指或拇指与其他各指,在选定部位的上下方或左右方对称相向用力。

  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点在痛点或穴位上的方法。操作是宜先轻后重,逐渐深透。(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