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新闻

校外学科类培训大幅缩减让一些家长慌了神:

“‘指挥棒’仍在,不‘鸡娃’咋办?”

化解焦虑转变观念,这些方法值得一试

  12月24日晚,陆续有学生走进新东方培训点参加培训。

  育英实小家访月。

  天一实小家长担任志愿辅导员,带领孩子开展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

  从学而思、新东方、高途到卓越教育……国内学科类培训的头部企业接连宣布终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引发锡城家长的关注和热议。时值年底,不少学生已完成了消课,此后不再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有家长因此发问:“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越来越少,孩子以后怎么提升成绩?”近日,记者就家长们的关切进行了采访。

  学科培训压减八成,家长对此喜忧参半

  教育部12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锡城不少家长为“双减”政策的有力执行点赞。“以盈利为目的贩卖焦虑的教育机构给家庭和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支持压减”,受访家长张云燕说。

  但仍有部分学生家长一时间并不能理解,对学科类培训服务大量缩减感到可惜。小学生可欣的母亲曹女士克服了赶路时间紧、晚睡等困难,坚持让孩子每周上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培训。10月下旬,听说孩子所在的培训机构将在年底终止学科类培训服务,她失望之余开始物色接下来继续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她认为,孩子不在课后“加餐”,很可能会和同学拉开差距,“孩子的题目我已辅导不了了,不到外面补课不行”,曹女士态度坚决。

  还有家长希望孩子能继续接受培训,在部分培训机构转型开展素养类培训后,对推荐的课程抱有提升学习成绩的期待,紧跟着报名。家长孙凯甚至没带孩子参加过一次体验课,机构老师还没向他详细介绍情况,他就扫码支付了寒假培训的课时费,“我们报了绘本故事班和书法班,希望能锻炼锻炼孩子的阅读、表达、书写能力,总比什么都不报好”。初二学生家长王洁敏直言,素养类培训对孩子成长和学习有好处,但不太可能立竿见影在成绩上显现,前提还是孩子要有兴趣、能坚持,家长不能“急着吃热豆腐”。

  有人及时转变观念,也有不少继续“鸡娃”

  因为关注孩子学习,家长们似乎总会被某个小问题瞬间点燃焦虑情绪,给孩子“打鸡血”安排学习的行为一时间不会消失。“孩子们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变了吗?”这是多名家长受访时不约而同搬出的硬气“鸡娃”理由。

  这部分家长中,有的仍寄希望于校外培训。曹女士为孩子物色适合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月余,还在纠结选择哪种方式辅导:“网课方便是方便,但毕竟隔着屏幕,没人陪着孩子的听课效果没法保证,还可能影响视力。线下课的话,等寒假过后还坚持开学科培训的恐怕找不出几家了,离家太远不方便,但一对一辅导的费用又高……”还有家长选择亲自上阵。“‘双减’后孩子轻松我也轻松,真是母慈子孝。但上次看着老大整理错题抄题目还能抄错,血压简直要爆表”,小学生张梓萱的家长在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撒手不管时恢复了“鸡娃”,现在孩子晚上8点30分睡觉,清晨5点30分起床看书、做题、复习。

  我市一名小学老师透露,“鸡娃”现象多出现在毕业班学生家庭中。部分学生在课后服务结束后直奔培训机构,晚餐在车上或机构解决。“学生应该有休闲和思考的时间,太紧凑的学习节奏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

  也有家长及时转变观念,选择“静待花开”。小学三年级学生小金的家长因为孩子课上总走神坐上“黄金宝座”而在家长群吐槽,却被其他家长上了一课。顺顺妈妈说,她孩子二年级时也坐上了“黄金宝座”,“那段时间天天被老师找,我都快崩溃了。和老师沟通寻找问题源头,是我们给孩子校外培训排太满,导致孩子课上不好好听讲。那时娃还在上创新班,虽然很舍不得,我们还是听从老师提议把培训班全停了。这学期任课老师都表扬孩子上课认真、发言积极。”

  王洁敏停下孩子的培训课比顺顺妈妈还早。“我家孩子的培训班停了有两年了,学习成绩没掉。”王洁敏坦言,当初觉得不报校外培训就会落后,直到孩子提出上培训班很累,她和孩子沟通后停了所有学科类培训,仅留下了孩子感兴趣的编程课。

  化解焦虑转变观念,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为什么有些家长执着于给孩子报培训班呢?无锡市妇女联合会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邓丽洁认为,部分家长认知存在局限性,当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时只想到校外培训一种办法。“家长的苦心可以理解,但他们要及时扭转观念。中高考指挥棒确实存在,但考查的模式、题型在变。今后应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让孩子一直埋头刷题、补习,效果并不好。”

  帮助家长化解焦虑情绪、扭转教育观念有哪些办法?王洁敏分享道:“家长和孩子都要学会安排周末生活。如果孩子能拿出合理规划和活动计划,家长不妨放权给孩子。孩子全面发展不仅要成绩,还需要社交、自我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对学校和家庭来说,“双向奔赴”是缓解家长焦虑和学校压力的双赢办法。本学期的9月和10月是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的家访月。学校79名教师采用上门、视频等方式主动深入1172名学生的家庭,为家长解读“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内容,解答家庭教育困惑,提供减负建议和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化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有不少热心家长担任学校七彩微社团的志愿辅导员,组织带领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这种良性合作不仅能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还能让家长真切理解学校的课程体系、理念等。”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副校长方秀峰表示,学校的及时反馈能缓解家长因“未知”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过度‘鸡娃’不妥,教育缺位更不可。为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我们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父母课堂’栏目,邀请优秀家长分享经验,并计划开发家长评价体系。”

  社会力量也不容忽视。邓丽洁认为,“双减”政策考验着当家长的智慧,要反思孩子现在的学习模式,改购买服务为多亲力亲为,引导孩子明晰学习责任,提升实践能力,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她建议学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问老师,家长则多帮助孩子分析、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家长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寻找亲友、小区的小伙伴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在小组中无论辅导他人还是被辅导的人,都能获得提升。”此外,市妇联自11月起开设公益“智慧父母沙龙”,聚焦亲子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陈春贤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