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无锡市委网信办、市行政审批局、市信访局和江南晚报社在去年合作推出这个名为“网事悉心办”的跨媒体舆论监督平台,通过梳理汇总各种网络平台上的民生诉求,由记者与各职能部门进行沟通,牵线搭桥,解决市民们遭遇的糟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
年终岁末,记者特别选取几个代表性事件进行了回访。
实地夜访
推动更多公厕24小时开放
去年4月,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记者发现了一名扬州市民对自己夜间在梁溪区遍寻公厕不得的“吐槽”。无锡近年来的公用设施更新有目共睹,但在老城中心的特殊时段还会出现这样的烦恼,正说明我们这座城市在管理上还有不尽人意之处。
“网事悉心办”首篇调查,根据这个线索实地夜访,在4月29日推出了《公厕晚上“打烊”实不便,市民呼吁能否“别下班”》的报道。
“在晚报记者的沟通推进下,梁溪区环卫处在近半年内,不断升级公厕基建设施,优化提升公厕管理水平。梁溪区环卫处管理的公厕共计300余座,目前有130余座二类公厕是24小时开放的,另有3座星级公厕开放无性别夜间公厕。在今后改建改造完成后,将增至142座。”在记者回访时,梁溪区环卫处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准备将解放环路中心商务区内各类有条件的公厕逐步调整为24小时开放。
解读政策
电脑派位不应“拆散”双胞胎
去年8月,有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电脑派位出现的新问题:双胞胎参加民办学校摇号,一个摇上另一个没有,能否让两个孩子上同一所学校?为此,“网事悉心办”在8月26日推出了《开学在即,他们却遇上了入学难》,市教育局基教处工作人员作出了明确解释,“这种情况,我们提前与参加电脑派位的民办学校协调好的,双胞胎家庭如果两个孩子都报了名,只要有一个孩子中签,学校根据双胞胎家庭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一并接收两个孩子。”
几个月前曾为双胞胎孩子入学接送问题犯愁的黄女士,日前在学校门口接受了小江观察员的回访,她表示:“真的特别感谢《江南晚报》的报道,本来我们还不知道这个政策呢。”黄女士介绍,她的孩子也是一个摇号中签了,另一个没摇上,准备送公办小学就读了。民办、公办两所学校的方位正好相反,这样接送上下学对大人来说实在太麻烦了。“那天从‘江南晚报微信公众号’上了解到这个便民举措后,我就和小编联系,在记者的帮助下又联系上了市教育局基教处询问具体事宜。现在两个孩子非常幸运地进了同一个班级,作业安排和放学时间都统一了,接送和辅导起来也更加方便呢。”
多方沟通
解决“停车难”可以更实际些
去年9月,部分网友通过多个平台反映:到周新农贸市场买菜,在路侧划线停车位停一会儿就要收费,免费停车时间仅有15分钟。而周边有不少免费车位被长期占用,给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带来不便。为此,小江观察员进行了实地探访,就当地“停车难”等问题向有关部门多方沟通,9月8日推出了《停车问题挺闹心,怎么办?》的报道,在周边居民中激起不小反响。
“经过晚报的采访报道后,我们第一时间跟经开区综合执法局对接,在9月15日就已经将免费时长延长至45分钟,更好地满足周边居民的停车需求。”瑞景城市泊位管理部工作人员日前接受回访时表示:除了免费时间的延长,公司目前还在推广智慧化停车管理平台,就前段时间的推广情况来看,能够大幅提高车位周转率,减少占用车位、找不到车位的现象。
开车来周新农贸市场买菜的吴女士表示:“现在延长到45分钟,对我们经常来买菜的人来说就方便多了。”
曝光问题
老新村屋顶水箱卫生谁来管
去年11月,热心读者过先生向晚报提供了一段视频,视频显示:木樨新村楼顶有多个水箱竟然没有盖子,开了“天窗”。住在那里的居民平日使用的自来水卫生令人担忧。小江观察员进行了探访,并在11月3日、4日、5日连续推出了《盖子咋都不见?三问楼顶“黑洞”》《楼顶“黑洞”补了盖 水箱维护又成谜》《打通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三篇系列报道,对该小区反映出的老新村供水卫生问题提出警示。
木樨新村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小区,隶属于谈渡桥社区。记者回访社区时,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社区和街道两级,第一时间对水箱的权属问题进行了确认,并且要求物业单位对两个正在使用的水箱进行定期清洗,后期我们也会要求物业单位对小区进行长效化管理。”据介绍,目前木樨新村的用水、停车、垃圾分类等配套措施都在逐步完善中,比如老新村经常会出现的飞线充电现象,小区计划把以前的老式车库翻新换门后,安装上智能充电桩,方便居民充电,并移交给物业进行专人管理,加强监管。今年木樨新村还将改建四分类垃圾分类房,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给居民们提供更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小江”就在你我身边
8个月来,“网事悉心办”梳理汇总了各方面的民生线索100余条,共推出报道28期,涉及停车、就学、快递、环保等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新的一年里,“网事悉心办”将继续追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沟通协调,帮助行政职能部门找到为民办实事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市民朋友们可以继续通过“江南晚报”微信、微博、热线电话等方式和我们联系,反映您生活中遇到的糟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小江观察员帮您“悉心办”。
(晚报记者 毛岑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