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元旦特刊

这一年,温暖的“帮办”来了

“小南”帮了不少事

  受台风影响,一些市民被转移到安全地带。图为本报记者在现场采访。(资料图)

  装修遇难题。

  2021年元旦期间,江南晚报的“小南来帮办”正式亮相,这一定位民生立场的栏目把目光投向于城市里百姓的各类小问题、小温暖、小需求,使出十八般武艺,在一次次牵线、提醒、追问中,一起见证读者的喜怒哀乐。

  见证团聚与圆满,有“小南”一份力

  在2021年“小南来帮办”栏目中,寻亲类的报道占据不少比重。2021年的1月2日,“小南来帮办”首期就是为一位女士寻找24岁的外甥,只是因消息过于模糊,孩子又有重病在身,是否仍然在世成了一个未知数。半个月后,另一位来自黑龙江的读者朱祥龙则拜托晚报帮他寻找50多岁的三姐。很快就有读者看到了这条新闻,向当事人三姐告知了情况。10天后,分离了几十年的亲人们,通过视频实现了跨越,全家人隔着2000多公里见了面。

  最近,在本报记者的帮助下,又有几对寻亲者正在进一步沟通,等待确定对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遭遇烦心事糟心事,“小南”一起来面对

  在这一年中,一些读者在生活中遇到了烦心事和糟心事,“小南来帮办”栏目感同身受,与他们一起面对。《装修“套餐”明细价不明示,合理吗?》中消费者阿珍认为施工方实际测量面积变大了,且没有明细标价,最终在记者的协调下,装修公司退还了定金,“阿珍”则补偿公司上门测量等方面产生的经济费用。

  《医美疗程没做完,剩余费用能退吗?》中的陈女士有面部痘坑、毛孔粗大等皮肤问题。城区一家医疗美容机构推荐她花1.5万元做“水滴点阵”项目,但做了两次后,陈女士感觉效果并不理想,遂停做该项目。她在要求退还5000元费用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障碍。在记者和消保委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最终获得了圆满的结果。

  《商家跑路、预付卡“打水漂”怎么办?》、《遭遇装修工期延误、质量不佳,怎么办?》、《“真实置换补贴后的价格”,到底是哪个价?》等稿件也直面消费者遇到各种问题,记者不仅与当事人一起奔前忙后,还请教律师、主管部门对类似的问题进行梳理,让更多人避免再踏入类似的“坑”。

  不明事和难办事,“小南”一起来打探

  在生活中,老百姓遇到许多不明白的事,也会求助“小南”帮他们打听。

  《水表走得不准怎么办? 可在线申请“水表检定”》源于市民怀疑自家的水表走得快,可又无法确定。“小南”打听到,在线申请“水表检定”,可线上办理校表,非常方便。《厨房不装门不能通燃气》从权威部门了解到开放式厨房不能安装天然气的具体原因,让更多市民少走冤枉路。《活螃蟹能不能带上火车?无锡站回应了!》针对江浙一带人喜欢携带螃蟹走亲访友的现象,通过采访了解到,无锡站允许密封包装的活螃蟹上火车,让喜欢带着美食远行的读者知道该怎么做。

  其实,我们的“小南”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奔波在路上的记者。每每看到亲人相聚,听到“感谢你们的帮助”、“这么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这样的话,大家的内心也会特别愉悦,感受到媒体的价值所在。“小南帮你办”栏目也是一座桥梁,连起各个职能部门,解决百姓烦忧,见证百姓喜乐,一起努力让我们这座城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晚报记者 艾波)